今日是:
欢迎光临青岛科技大学新闻网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科大要闻 >> 正文
从“化院现象”到“科大模式”——“生态大学梦”正照进现实
作者:王娉 李鲲鹏  审核: 来源:青岛日报  编辑:李鲲鹏 点击:[] 日期:2017年07月20日

日前,校长马连湘接受了《青岛日报》的专访。7月20日,《青岛日报》第4版整版刊发《从“化院现象”到“科大模式”——“生态大学梦”正照进现实》“高校校长访谈”第二辑,对专访内容进行了介绍。

以下是采访全文:

是什么样的力量,让一所地方高校始终拥有现象级的话题?在赴青科大采访前,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记者的脑海里。作为国内首家设立橡胶专业的高等院校,从上世纪90年代末人们熟知的“化院现象”,到如今全国闻名的“科大模式”,青科大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政产学研融合之路,取得了教学科研两相宜的优异成绩。

在青科大干了十几年校长的马连湘用质朴的语言回答了这个问题:青科大全校师生都有一个“生态大学梦”:象牙塔连接着工厂,学生的课堂连接着社会,花园一样的校园旁聚集着一个个学科性公司和孵化基地,这里有肥沃的土壤,自由的空气,老师们自由自在地教书、搞科研创业,学生们脚踏实地茁壮成长。这个梦想,在今天的青岛科技大学,正在一步步照进现实。

三个机遇让青科大破茧成蝶

“青科大过去是光着脚丫奔日子的‘穷孩子’,我们抓住了国家改革开放带来的每个机遇,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了过来。”

青科大60多年的成长经历,仿佛破茧成蝶。最初,这只是一所专业相对单一的行业院校,之后有了本科教育,再后来成为教学与科研并重的省属重点大学。学校的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3个学科进入了全球ESI学科排名前1%,并入选山东省一流学科建设行列。在去年底该校召开的第十次党代会上,学校继承传统、联系实际,提出了要建设“有精神、有文化、有责任、有活力、有特色”的高水平大学,勾画了一幅未来发展蓝图。

“‘五有’不是喊口号式的空概念,是我们用自己的方式对‘双一流’的诠释。”马连湘对这个颇为“接地气”的建设目标有他独特的解读,“学校过去是光着脚丫奔日子的‘穷孩子’,但是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过来,抓住了国家改革开放带来的每个机遇,我们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

马连湘说的第一个机遇,是扩大办学规模。1993年,时任学校教务处副处长的马连湘参与招生,他至今记得那一年的招生数:1783人。“这不仅仅是为了学校的发展,更是为社会做贡献,是对社会履行应有的责任,以此来体现学校的价值。”马连湘说。今年,青科大本专科生招生规模达到8750人,硕士、博士招生人数超过1300人。

第二个机遇,是2002年学校更名。从青岛化工学院变身为青岛科技大学,“这不是一次盲目的‘赶时髦’,而是为了适应社会需要,更重要的是扩大了办学平台,获取了更多的资源,提升了办学层次。”

第三个机遇,是获得博士授权资格。本世纪初期,青科大的科研实力已经开始崭露头角,多次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获批博士授权单位成为当时青科大的奋斗目标。2003年,青科大凭借在全国55个工科高校当中申报评议第一名的成绩,获得博士授权资格。

正因为抓住了每一次宝贵的机遇,青科大迅速成长壮大:在全省率先启动新校区建设,自筹资金打造崂山校区、高密校区,提高办学质量,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就是学校的客座教授;在全省首家牵头组建国家工程实验室,截至目前,已拥有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或工程研究中心、1个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国家层面创新平台数量达到8个,位居山东省属高校前列。

“我们以前条件非常不富裕,但是奋发图强的精神始终在,努力奋斗的豪气始终在,绝不服输的劲头始终在,由此才成就了今天的青科大。”马连湘说。

产学研融合需要“放水养鱼”的胸怀

“高校老师每天有大把的时间可以自己支配,如果老师跟企业合作,做一些横向或纵向的研究,其价值一定能得到最大程度的体现。”

从光着脚丫蹚路的“穷孩子”,到如今科研经费连续6年过亿元,累计超过10亿元的科技创新担当,青科大的“不走寻常路”,铺满鲜花,也曾荆棘满布。

“当初的困难是不少,非议也很多。”马连湘回忆,在他当系主任的时候就曾面临着产学研合作的问题。

“当时有一个很普遍的观念,大学老师简直就是‘神仙’,为什么呢?不用坐班!光搞教学的话每天有大把的时间可以自己支配。”马连湘有一种很朴素的理解:如果老师跟企业合作,做一些横向或纵向的研究,让其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体现,总比回家做家务要好。所以,当系里有老师想到企业兼职的时候,马连湘力排众议,给予他们最大的支持。“那时国家也允许‘星期天工程师’的存在,既然企业的工程师业余时间可以到其他单位兼职,那老师作为技术人员应该也可以,这是有依据的,不是蛮干。”

青科大的科研实力有着丰厚的历史积淀。上世纪80年代末,青科大(当时还是青岛化院)从国家发改委拿到的科研经费曾在全国高校排名第三,其中一个关于浇筑轮胎的项目就获得科研经费1000多万元,这在那个年代不啻为天文数字。领导集体的开明与前瞻性眼光,使这些科研成果没有被封锁在象牙塔,而是成功进入企业,落地转化。

成立于2000年的软控股份有限公司曾经只是青科大的一家校办企业,如今已经发展成为集团化跨国企业。软控股份在信息化装备、行业应用软件、橡胶新材料方面的研发与创新,为橡胶企业提供软硬结合、管控一体的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是我市第一家在国内上市的民营企业。2014年,软控销售收入在橡胶行业跃升为世界第一位。如果没有青科大“产学研融合”的理念,如果没有学校“放水养鱼”的胸怀,这样的蜕变难以想象。

历经十几年的探索与尝试,坚持科研兴校的青科大取得的科技创新硕果累累。仅最近七年,学校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4项,其中重点项目、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5项;国家863重点项目、973主课题、科技支撑计划重点课题、国际科技合作重点项目1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国家软科学项目14项;获得国家级奖励1项,省部级奖励86项,各类专利授权1217项。在青科大,“不找校长找市场”已经是大家的共识。学校采取“项目孵化、推动转移、技术入股、共同经营”等模式,鼓励教师牵头创办学科性公司超过20家,通过科研成果转化或提供核心技术支撑实现上市的公司达到7家。

“现在不能只提‘产学研’了,还得把政府也请进来,实行‘政产学研’合作,实现学科创业,这条路无论对于企业还是高校来说,都是越走越宽。”马连湘说。

落脚点还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走产学研结合之路,科技创新的价值得到了体现,也提升了老师的学术水平,提升了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在青科大的校园里,身家千万、过亿的老师不在少数,科技致富的结果显而易见。但是,搞产学研合作究竟是为了什么?马连湘给出了这样一个更为深刻的回答:“我们走产学研结合之路,科技创新的价值得到了体现,也提升了老师的学术水平,提升了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事实证明,工科老师凭着技术在企业兼职,会对所教授的课程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他们在实践过程中会渗透一些书本理论无法解决的问题,又会根据实践总结深化新的理论,他们在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把科研成果产业化的同时,也加深了对学科的认识。当这些老师再回到课堂教学的时候,“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往往一句话就可以把问题点透了,课堂教学不再是隔靴搔痒。

在经历了科技成果输出、科技入股企业的发展阶段后,青科大又走出了一条“与企业合办研发中心”的新路子,凭借自己在橡胶、材料专业内的科研优势来带动企业的研发升级,又反哺校园里的教学与科研。以青科大四方校区为核心打造“中国橡胶谷”,正是这样一个集科研教育、创业孵化、中介融通等功能于一体的橡胶行业生态圈。由青科大和软控合建的国家橡胶与轮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我国唯一的橡胶与轮胎行业最高技术研发与创新管理平台。

另外,青科大勇当山东省高校科研体制改革的排头兵,在全省率先开展试点。山东省化工研究院整建制并入,实现了强强联合、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双赢发展的效果,成为山东省科教融合的成功范例。

教学科研两手抓,坚持特色办大学,青科大被社会赞誉为“中国橡胶工业的黄埔”。本科教学质量稳步上升,近年来获得特色专业、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项目、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等国家级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15项。研究生教育实现了硕士点所有学院全覆盖,博士点优势学科全覆盖。在青科大的校园里,每年会有4000多名学生参加数学建模竞赛,近年来该校在挑战杯、数学建模大赛等学科竞赛中已获得国家级奖励541项。

信息、互联网+、智慧医疗、动漫、管理等新兴学科以及合作办学也渐渐成为青科大办学的亮点。传播与动漫学院的动画作品《小牛向前冲》登陆央视;经管学院参与了青岛市“十三五”规划的起草工作;中德科技学院被评为“最具综合实力和影响力中外合作院校”;引进德国双元人才培养模式,中德双元工程学院建设全面启动;牵头共建泰中国际橡胶学院,迈出境外办学第一步……

“早日建成‘有精神、有文化、有责任、有活力、有特色’的高水平大学,是全体青科大人的共同梦想,科大人,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马连湘的“生态大学梦”,又有了新的目标。

对 话

青科大人骨子里有种“橡胶品格”

在青科大,老师和同学们对校长马连湘有个亲切的称呼:小马哥。有豪气、有胆识、有魄力、有智慧的形象深入人心。马连湘对这个昵称坦然接受,却将一切“功劳”归根于青科大人骨子里的“橡胶品格”。

记者:您怎么看待大家对您的这份期许,“小马哥”会带着青科大奔向何方?

马连湘:这是老师和同学们对我的厚爱。但我一向认为,大学里“最牛”的人不是书记、校长,也不是老师,而是我们的学生,因此所有的人、所有的工作都该围着学生来转。我有个习惯,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都不愿意让大家从我脸上看到愁,一位经管学院的老院长评价我是“七分的虎气,三分的猴气”,有困难,就想办法去解决,一切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要办好学校的教育,获得社会的认可,让我们的学生走出校门之后有一份自豪感,让大家感觉有奔头。

记者:越来越多的老师成为有钱人,学校的其他老师如何评价这件事?

马连湘:“青科大模式”是将工科的科研成果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已经得到了社会的充分认可,学校连续两年被评为“山东省产学研合作创新突出贡献高校”。而我想说的是,这种模式之所以走得这么顺畅,是因为学校有个好风气,大家互相帮助而不是互相拆台,互相褒扬而不是互相贬低。通过产学研合作,学校有了很多千万富翁、亿万富翁,对此大家都有一种胸怀,认为这是对社会、对国家做出了贡献,是科技创新成果的价值得到了实现,大家只有比学赶帮超,没有羡慕嫉妒恨。

记者:您多次提到“橡胶品格”,能不能阐述一下是一种什么样的品格?

马连湘:青科大要彰显办学特色,就要弘扬“橡胶品格”。你在评判一辆车好不好的时候,不一定会注意到它的轮胎,但其实轮胎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橡胶是一种特殊的高分子材料,它具有耐磨、耐压、耐低温等特性,虽没有华丽的外表却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种“吃苦耐劳、坚韧不拔,朴实无华、甘于奉献,同心协力、勇承重载”的品格,我们称之为“橡胶品格”,不论是做科研,还是办学育人,我们都需要发扬这种品格。


上一条:肯尼亚外交部国际司司长Ali Mohamed一行到青岛调研

下一条:教育部科技司副司长高润生一行到青科大调研

关闭

0
新闻链接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科大要闻
综合新闻
焦点图志

友情链接

崂山校区 - 山东省青岛市松岭路99号   四方校区 - 山东省青岛市郑州路53号   中德国际合作区(中德校区) - 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团结路3698号 高密校区 - 山东省高密市杏坛西街1号   济南校区 - 山东省济南市文化东路80号

©2015 青岛科技大学    管理员邮箱:master@qust.edu.cn

鲁ICP备05001948号-1   鲁公网安备 37021202000007号   青岛市互联网违法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