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至23日,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教育部高等学校环境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青岛科技大学承办的“环境工程专业认证十周年研讨暨2017年•第四届环境类专业工程教育认证研讨会”在青岛气象度假村召开。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秘书长王志华、中国工程院院士郝吉明、中国工程院院士任南琪、青岛科技大学副校长张淑华等领导、专家出席了会议。来自全国近26个省(直辖市、自治区)、81所高校的教师、专家等35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


在7月22日上午的开幕式上,张淑华代表学校致欢迎辞,介绍了青岛科技大学及环境工程专业发展概况,指出实施专业认证及评估是“新工科”和“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工程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标志。王志华致辞介绍了环境工程专业开展认证以来取得的成果,提出环境工程专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并感谢会务组及青岛科技大学为会议顺利召开付出的努力。

郝吉明院士作了题为“环境领域人才培养与专业认证”的主题报告,从新形势下的环保人才需求、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与发展、环境工程专业认证开展情况、总结与思考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指出当前认证存在的倾向性问题。同济大学李咏梅教授、华东理工大学乐清华教授、同济大学周琪教授、北京科技大学唐晓龙教授、青岛科技大学匡少平教授,从专业认证理念、认证标准、自评报告撰写、达成度评价、现场考察注意事项等方面作了主旨报告;各位专家深入浅出,从不同角度论述认证过程中评价体系到大学教育改革等多方面的促进作用。
7月23日上午,报告分为两个会场,来自江南大学、江苏大学、武汉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湘潭大学、盐城工学院、北京建筑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南京大学的专家共作了9场报告,主要介绍认证过程课程教学改革、达成度评价、培养方案、专业建设等方面各高校的具体实践经验。
7月23日下午,会议举行实践教学资源考察交流,参观了青岛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中心和校史馆。

大会最后还特别安排了颁奖环节,青岛科技大学获得突出贡献奖,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院长匡少平上台领奖,并将承办单位接力杯交接给下一届工程教育认证研讨会承办单位大连理工大学。据悉,环境工程专业自2007年开展认证以来,完成了37所高校的55次认证工作,帮助环境工程专业初步建立了基于成果导向理念的内部评价体系,对专业招生、学科建设、体制与机制建立产生了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