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
欢迎光临青岛科技大学新闻网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科大要闻 >> 正文
让党旗在战“疫”中高高飘扬——我校各级党组织、共产党员疫情防控工作侧记
作者:李粟  审核: 来源:党委宣传部  编辑:臧传永 点击:[] 日期:2020年04月02日

疾风知劲草,烈火炼真金。越是关键时刻,越能检验初心使命,越能看出党性成色。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学校广大党员干部师生一直冲锋在前、不惧风雨,团结一心、勇挑重担,积极奋斗在进驻基层、服务群众、教学科研、后勤保卫、志愿服务等各条战线,以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来彰显主题教育效果,用敢打敢拼的工作作风来体现先锋模范作用。

他们当中,既有奋战在防疫一线的党员领导干部,也有坚守岗位默默付出的普通党员;既有党龄长达73年的离退休老党员,也有刚刚入党几个月的“95后”“00后”学生。他们坚定、忠诚、忘我,深怀一颗朴素的初心;他们无私、无畏、无悔,肩上扛着如磐的使命。正是他们的奉献和坚守,彰显着党员本色,让党旗在战“疫”中,更在人们心中高高飘扬。

“疫”不容辞,担当作为贡献科大力量

学校党委始终坚持以师生为中心,把广大师生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把疫情防控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抓紧抓细抓实。面向全体师生通过电话或网络形式开展“连线”活动,摸排师生动态信息,做好健康防护教育,使广大师生同心同向,凝聚起战胜疫情的坚定信心和思想基础。

院级单位党组织和基层党支部,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与战斗堡垒作用,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扛牢政治责任,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及学校关于疫情防控的各项部署要求,做到健康反馈不松懈、思政育人不断线、教学任务不延迟、心理调适不忽视、考研保障不停顿、就业服务不耽误。

学校党员干部师生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虽然所处的环境不同,扮演的角色不同,但却始终同心战“疫”、为爱发声。“共产党员”,是他们共同的名字。“我先上!跟我来!”,是他们共同的信念。把问题一个一个解决,让任务一点一滴落实,他们正在各自的岗位上,共同为早日战胜疫情贡献科大智慧和力量。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学校党委坚决贯彻落实省委“四进”攻坚行动决策部署,强化责任担当。我校工作组成立后,迅速展开行动、进驻基层、下沉一线、服务群众,全力以赴当好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战斗员”“协调员”“宣传员”“服务员”。工作组成立临时党支部,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精准服务进社区。他们深入李沧区企业、项目、乡村、社区一线,采取多种方式调研摸排基层情况,积极研判青岛市和李沧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基本情况,明确了抓防疫、促生产、保民生等工作任务。

调研中,工作组发现在居家隔离、复工复产、防疫监测等环节,个别居民存在心理调适不及时、急躁易怒等心理失控现象。他们迅速联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中心,开通“疫情公益服务心理援助专线”,通过“无接触”式的线上咨询方式,为社区居民筑牢“心理防线”。居民可以通过微信扫描二维码预约,寻求心理援助,接受一对一的心理关怀,受到社区居民欢迎。

针对社区志愿者心理压力大、面临“本领恐慌”问题,工作组联合学校法学院社工系的专家教授,结合疫情防控实际,提出开办“社工微课堂”的方案。想办法给社区的志愿者和社工们“充电”,使他们“满血”上场,提高战斗力。

大“疫”当前,青科大人正在祖国各地携手战“疫”。他们带着责任冲,迎着困难上,让党徽在一线发光,让党性在岗位锤炼。

作为中组部援青博士服务团成员,聂广明结合挂职单位青海大学的实际,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和工作特长,迅速投入战“疫”行动,当好战“疫”“科普员”。他结合自己化学专业优势,主动对接青海干部网络学院,制作《化学与健康》系列微讲座,分别就新冠肺炎防控与常用消毒剂、洗手液与健康、气溶胶与健康等专题进行了讲解。第一期微讲座已上线,选课学习突破7000人,学员给予了高度评价,普遍认为内容及时、通俗易懂。

学校派驻蒙阴县坦埠镇省派第一书记工作组,坚定地站在了疫情防控第一线,与帮扶村干部党员群众同舟共济、共克时艰。他们主动作为,带领村干部认真落实人员摸排、卡点设置、宣传教育等防控措施,设立共产党员先锋岗,带头参与疫情防控值班值守,组建青年志愿者服务队,落实群防群治措施。经过艰苦努力,帮扶村没有发生一起疫情传染事件。

一开始,有的老百姓不重视、嫌麻烦,不理解、不配合,第一书记就联合村两委一遍一遍讲政策、苦口婆心做工作,将工作现场从办公室搬到了执勤卡口和村民户中,一待就是十几天;在零度左右的户外,组织村两委和党员干部24小时坚守在劝返点,累计检查来往700余辆车2000多人次。第一书记工作组,急群众之所急,为坦埠镇疫情防控工作累计捐款3000元、消毒液500公斤、口罩2000多个、食品等物资20余箱。

他们把初心落在疫情防控的行动上,把保障老百姓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使命担在岗位上。全力战疫情、抓生产、助复工,做到疫情防控与产业发展同部署、同推进,有序恢复帮扶村生产生活秩序,将疫情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推动乡村发展再上新台阶。

“疫”丝不苟,脚踏实地做好教学科研

疫情的蔓延,打乱了原定的开学计划,却没有扰乱学校稳定的教学与科研工作秩序。为了保证疫情防控期间教学科研工作的进度和质量,广大党员干部师生走在前、干在先、做表率,积极探索新的线上工作方法,做到疫情防控不松懈、教学科研不停步。

物理系党支部在疫情发生后,第一时间在党员微信群号中开展动员,并于2月2日向党员教师发出《防控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推动线上教学顺利进行》的倡议,动员教师提早准备教学资源、加强对学生的关怀和指导,为疫情防控贡献自己的力量。

为推动线上教学有序开展,党员教师们整合日常工作中积累的教学资源,将录课视频、教学教案、习题解答等材料,通过QQ群、微信公众号等方式与全体教师分享,帮助同事尽快完成线上教学课程的构建。

物理系党支部书记吕浩建立微信公众号,将自己参加教学比赛时准备的《大学物理》课件和录制的视频上传分享,并邀请往届学生撰写学习心得,提前向学生发布,为在线教学做好准备。

正式开课以后,吕浩组织党员教师利用线上教学渠道开展战“疫”课堂,并进行了“解疫情蔓延之困惑,思科技强国之担当”的主题教育。线上课堂中,老师们号召同学们要有为国付出、为科研奋斗的决心和信心,鼓励他们知大事、勤思考、潜钻研、多贡献。学生们踊跃参与在线讨论,阐述了自己对疫情的再次思考,对国家发展和科技创新的再度重视,表示要努力学好专业知识,力争以后投身科研,为科技强国努力奋斗。

战“疫”课堂是“课堂三分钟”主题教育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党员老师们开展的一次“微思政”教学。对于部分教师而言,网上授课是第一次,必须“摸着石头过河”。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党员教师们积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主动承担部分公共课程教学设计和在线课程的录制工作,并与青年教师结对子,进行线上集体备课,确保不让一名同志掉队、不让一门课程落下。

“互联网+教学”正在有序开展,更多教师通过应用互联网和信息化教育资源,为开学后继续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推进一流课程建设奠定了基础。

疫情挡不住知识的传授,更挡不住科研的热情。机电学院“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创人才引育计划天然气水合物创新团队”,在保障人员、实验室及办公室安全的前提下,积极开展线上科研推进工作。他们建立了团队网络平台,实现线上制定每日科研计划、发布科研工作进展、汇报每周科研工作,确保工作的高效开展。

在此期间,团队重点关注于前期实验工作总结及论文成果撰写,并加强研究领域文献阅读总结与实验方案制定,充分利用疫情防控期间每一位师生的有效时间,确保“停工不停研”。目前,团队已完成多篇SCI论文撰写及投稿工作,并在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中科院1区、IF-8.456)发表压电清洁能源领域SCI论文一篇。团队将依照学校防疫期间的相关政策,继续以高效线上工作模式为主、间歇式实验室工作为辅,加快推进科研工作的开展,以期产出更多优秀成果。

磨难压不垮,奋起正当时。海洋学院2018级研究生、入党积极分子赵晓丽,作为马翠萍教授的学生,在疫情发生后,大年初一就主动回到团队岗位,在马教授的带领下开始了核酸检测试剂盒的研发工作。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一个成功的产品,她全身心投入工作,连续数日做实验直到深夜,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

将防疫责任扛在肩上,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做出应有贡献,这是全校共产党员共同的信念。

“疫”诺千金,敬业奉献践行初心使命

在尽职尽责地坚守一线、保卫科大的战“疫”队伍中,有许许多多用实际行动践行庄严承诺的共产党员。“疫情不退,我就不退!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他们舍小家为大家,主动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机会;他们没有豪言壮语,只有一心要为战“疫”做点儿什么的坚定信念。他们生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是校园里的“最美逆行者”。

后勤管理处副处长兼校医院院长范而军,是学校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也是其中唯一的医学专业人员,他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他第一时间与企业、厂商联系争取紧俏物资,经过无数次的对接沟通,逐渐为学校充实了各种防疫物资,为师生返校搭起了防护屏障。

两个多月来,他时刻关注疫情动态,积极联系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防治专家,了解青岛当前的疫情形势,咨询高校疫情防控策略。本着“科学防疫,精准施策”的原则,范而军从专业角度对学校建设隔离观察区、制定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和处置报告流程、制定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制度等一系列工作提出了合理化建议,这些建议得到了学校的高度重视。

范而军曾多次表示,如果有机会,他也希望能去武汉支援,在抗疫最前线奉献自己的力量。他说:“虽然不能到一线去,学校就是我们的主战场,保障师生的身体健康,我们义不容辞、责无旁贷”。话语朴实,却掷地有声。

同样一直在学校坚守岗位的四方能源保障中心主任曲盛荣,承担的是完全不同的能源保障和校园服务工作。高校香澜宾馆污水改造完成之前,曲盛荣负责对汇入学校污水管网的污水进行医学消杀。他坚持人工值守,实时监测污水池水位并按照要求投入消毒粉剂,根据水池容量及消杀情况及时启动水泵,确保污水达标排放。这些工作经常要在半夜或凌晨完成,冬夜的寒风刺骨,却丝毫没有对他圆满完成应急任务造成任何影响。

“做好自我防护、坚守工作岗位、履行职责使命”“坚持下去,我们一定能战胜疫情!”曲盛荣在多处值班岗位制作悬挂的这些横幅标语,既鼓舞了大家战胜疫情的斗志,也真实地代表了他的心声。

“我承诺,防控疫情我来带个头,我是党员。”这是崂山校区校卫队副队长张波在参加紧急疫情会上做出的承诺。从大年初二对校园实施封闭管理以来,他吃住在单位,严守执勤点,和队员们一起奋斗在抗疫一线。“我是一名老党员,必须得靠上,为广大师生守住疫情防控的第一道关。”张波笑笑说。笑容温暖,却难掩他脸上疲惫的神色。

疫情防控期间,校卫队按学校统一部署,落实24小时执勤模式。张波负责崂山校区进出门的车辆排查、人员检查,留校教职工进出校园体温检测等工作。他将家搬到了办公室,与校卫队员同吃同住、昼夜工作,每天都要在校园转上几遍才放心。连续奔波在防控一线的劳累,使他身体出现不适,但他仍然坚持每天站在校门口5、6个小时,一天下来,经常累得说不出话来。

正月里气温低,尤其到了晚上,寒冷、劳累、困顿,对执勤的队员来说是一场意志与耐力的考验。张波不仅想方设法鼓舞士气,还注重做好队员的安全培训工作。既当安全员又当战斗员的他,从早到晚坚守岗位,不时替换冻到麻木的同事到室内休息。在疫情防控紧张时期,张波的父亲因为心脏病住院。他每天视频通话安慰老父亲,仍坚持奋战在防控排查的第一线。队员们也在他的感召下,在寒风中顽强地履行职责,无一退缩。

为了用“技防”助力“人防”,更好地保障校园的安全,交通技防科科长闫传新,春节期间加班加点开发了“校门无接触式电子门禁系统”,2月10号上线试运行。该系统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自助登记个人信息的方式,对确需进入校园的人员进行登记管理,效果良好。该系统的开发和上线没有花学校任何费用,并且在青岛高校首家应用,也得到了省教育厅疫情防控工作督查组的肯定。

作为学校疫情防控信息报送工作专班的成员,党委(校长)办公室督查信息科卢一宾,从1月21日接到上级各类通知开始,一直忙于接收发布文件、制作报表、发布公告等工作。按照学校安排,他要确保各类信息报送及时准确,保障校内各项防控工作高效有序运转。突如其来的疫情带来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他和同事们一起迅速行动,制定了学校系列工作方案10余个、各类疫情防控重点关节规程9项,发布了《疫情防控公告》23期,接收、传达各类政策文件1000余份。坚持每日制作《疫情速报》,每日报送各类信息报表15个,日均采集各类疫情防控数据2000余条。

“战疫情、保平安,记初心、践使命。”这些坚守校园的“逆行者”们,没有辜负自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铮铮誓言。

“疫”腔热血,众志成城助力疫情防控

涓涓细流,汇成大海;点点星光,照亮银河。疫情发生以来,学校党员干部、师生员工纷纷踊跃捐款,为疫情防控贡献力量。截至3月25日,全校共有30个院级单位党组织、245个基层党支部、3534名党员参与捐款,累计捐款583570.00元。那一沓沓带着体温的人民币,分明是一颗颗火红的初心在跳动。

其中,离休干部、91岁高龄的鲁冰同志自愿捐款3万元,助力疫情防控阻击战。疫情发生以来,她时刻关注防控工作进展,多次联络离退休处相关负责人表达了捐款意向。她说:“作为受党教育培养多年的老党员,在全国上下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我校老党员、经管学院退休教授张启述,家庭遇到了巨大困难,却坚持捐款1000元。他表示,自己受党培养多年,退休之后一直受到党组织的关心和照顾,作为一名老党员,在这样的特殊时刻,一定要出一份力。

接受两位老党员捐款委托的离退休处第三党支部副书记成瑞钦,与他们相识多年,内心深受震撼。她告诉记者,鲁冰老师是一位有73年党龄的老同志,她在新闻中看到医护人员的最美逆行非常感动。汶川地震时她也曾踊跃捐款支援灾区,捐款的愿望折射出了她内心的美丽。张启述老师为人朴实,因为最近亲人患病经济不宽裕,转告他少捐点钱表达心意就行了,他却严肃地说:“那样哪行?党培养我这么多年,我必须给党做点儿贡献。”

在美国洛杉矶生活的退休教师徐敏奎、张则芳夫妇,也主动联系学校,捐出两人3月份的工资合计17774元。这两位老党员表示:“防控疫情,人人有责。我们身在海外,心系祖国,希望能尽一点绵薄之力。”

老一辈科大人关心国家和学校发展,以关键时刻的实际行动彰显出感人至深的家国情怀,这是一种责任的体现,也是一种政治品质的展示。

疫情发生后,传媒、艺术、经管等学院的党员师生们,以笔为枪,以音传情。他们自发创作了一系列歌曲、书画、诗词等文艺作品,向前线医护人员致敬,科学宣传防疫知识,为战胜疫情加油鼓劲。“艺”起战“疫”,反响热烈。

在这场特殊的阻击战中,还有一群科大学子,他们不畏艰险,主动请缨,凭借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志愿服务经验,用青春与担当筑起最温暖的志愿防线。

在烟台市牟平区农业农村局家属楼门口,大学生志愿者、机电学院学生罗浩宇每天晚上7点都会准时来这里值守,尽职尽责地做好外来人员检查、登记工作。

“我是一名预备党员,我要跟奋斗在抗击疫情一线的防控人员共进退,尽我所能地去做一些事情。”疫情发生后,刚听到社区招募志愿者的消息,罗浩宇就第一时间报了名。报到以来,他积极完成了400多个社区居民通行证的发放,接着又投入到卡点值班工作中。每天晚上7点到第二天早上7点,他始终坚守岗位,困了冷了就在附近溜达一圈,饿了就吃点面包。同时,他还拿出奖学金,为在防控一线的工作人员和环卫工人送去慰问品,为家乡的防疫工作出一份力、尽一份责。2月14日,罗浩宇被评为“牟平好人”。

更多像罗浩宇一样优秀的科大学子们,积极响应家乡政府抗击疫情的号召,用实际行动守护家园,彰显了青春的蓬勃力量。他们不仅协助社区做好排查劝导、巡逻防控、应急值守、清洁消毒等工作,还自觉加入到防控宣传队伍中。

法学院研究生刘雯烽,也早早报名成为社区疫情防控志愿者。志愿服务过程中,有时会遇到居民不配合、出门不带口罩、小区门口摆摊造成人员聚集等情况,刘雯烽总是一遍又一遍地耐心劝说。她不仅为大家讲述当前疫情的严重性、做好自我防护的重要性,还主动询问他们的联系方式,了解分散后的居民是否安全回家,嘱咐大家科学消毒等事宜。

一天的工作结束,她常常口干舌燥、筋疲力尽,但想到自己的付出是为小区居民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顿时又充满力量。她说:“哪里有疫情,哪里就应该有党员的身影。虽然不能像医护人员一样奋斗在抗疫最前线,但我希望能做一名合格的党员志愿者。我们齐心协力,一定能战胜病毒。”

一个个感人瞬间,一段段动人故事,展现出科大学子们的成长与“蝶变”。他们正以青春的名义书写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也诠释了年轻党员的责任与担当。

学校的广大党员干部师生,依然在各自的战“疫”岗位上拼搏奋斗着。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希望、增强了信心、凝聚了力量。“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是所有行动的归因,这是战“疫”必将胜利的信心。也正是凭着这份信心,广大党员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汇聚起万众一心、共克时艰的强大力量,让党旗在战“疫”中高高飘扬。

上一条:学校推进第五轮学科评估工作

下一条:青岛市人社局来校调研

关闭

0
新闻链接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科大要闻
综合新闻
焦点图志

友情链接

崂山校区 - 山东省青岛市松岭路99号   四方校区 - 山东省青岛市郑州路53号   中德国际合作区(中德校区) - 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团结路3698号 高密校区 - 山东省高密市杏坛西街1号   济南校区 - 山东省济南市文化东路80号

©2015 青岛科技大学    管理员邮箱:master@qust.edu.cn

鲁ICP备05001948号-1   鲁公网安备 37021202000007号   青岛市互联网违法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