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高为师,身正是范”。加强师德建设,是落实好“立德树人”这一中心任务,回答好“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如何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的重要前提。近期,法学院结合自身工作实际,以全面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积极探索“课程思政”有效模式、以实际行动“献礼十九大”等举措为有力抓手,认真开展“师德建设月”系列活动,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成效。
深化“本科生导师制”落实,明确“导师”责任
为深入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学院通过召开座谈会、讨论会以及广泛征求意见等方式,进一步明确和细化了导师所承担的“六育人”责任,切实发挥导师在对学生思想引领、专业指导、实习实践、职业规划和就业创业等方面的作用。同时,学院组织全体教师观看了《师道》系列记录片,引导教师们以写征文、讲微党课等形式,交流分享争做“四有好老师”的心得体会,着力发现和树立先进典型。
强化“人人讲思政”理念,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学院将贯彻落实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与加强师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鼓励教师在推进富有学科特色的“课程思政”建设方面进行有益探索。广大教师以“人人讲思政”的热情和使命感,千方百计将思政要素融入课程讲授。法律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纳入公民意识、法治理念和传统法治文化等因素,运用“课前说案”“‘法’眼看社会”等形式,在学生心中播撒“公平正义”的种子;社会工作系教师则以“群众路线与社会服务”为主题,结合党的群众路线工作案例,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与社会工作的价值观相统一,增强学生对“关爱使能”的认同感。这些做法既生动活泼又密切联系专业实际,受到学生的欢迎和好评。
提高政治站位,开展“喜迎十九大”特色活动
为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学院教工党支部将锤炼党性与培育师德有机融合,组织开展了“学习‘7.26’重要讲话精神,畅想我心目中的十九大”讨论式党课、填写并张贴《“立足本岗位,献礼十九大”志愿单》、“师生互动,共话十九大” 谈心谈话等活动。广大教工党员纷纷将身份亮出来、将信仰喊出来、将愿景展出来、将示范做出来,旗帜鲜明讲政治,以身作则强素质,用实际行动向十九大献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