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政产学研结合的科技创新平台,校地共建研究院有效整合了政府、高校、企业的优势资源,对推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地方区域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十三五”期间,青岛科技大学依托学科专业优势、立足地方产业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合理布局驻外研究院建设,着力推进校地、校城融合发展。
统筹区域布局,主动对接产业,校地共建研究院,推进校城融合发展
学校深耕科技成果与国家战略和市场需求的精准对接,针对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立足山东、辐射全国,与东营、淄博、烟台、日照、济宁等多地市签定合作协议,推进了与江苏、河南、河北等地的合作,为地方实施创新驱动、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学校推进科研成果转化,提供交流对接和融合服务。学校与地方政府共建研究院是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主要举措,也是学校与地方政府全面合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学校争取地方政府支持,建成了8个面向地方产业发展的研究院或技术转移机构。
山东省广饶县占全国轮胎产量的25%,素有“轮胎之都”之称,具有完善的橡胶产业集群和深厚的技术基础。青岛科技大学被社会赞誉为“中国橡胶工业的黄埔”,从新中国第一所橡胶工业学校、国内最早设置的橡胶专业,到现在建设“橡胶谷”和“橡胶博物馆”,橡胶品牌及特色贯穿学校发展始终,学校在橡胶方面具有雄厚的科研和高端人才基础。广饶县产业优势与青岛科技大学学科和科研优势高度契合。为加速推进橡胶行业新旧动能转化,结合广饶县橡胶产业发展,2019年11月,青岛科技大学广饶橡胶工业研究院挂牌成立。研究院成立以来,坚持“四中心两平台一体一所两翼”的发展路线,通过建设橡胶新材料研发中心、橡胶智能化装备研发中心、废橡胶高值化循环利用研发中心、橡胶工厂环境评价与检验研发中心四个中心和橡胶工业公共测试服务平台、橡胶工厂环境检测与评价服务平台两个平台,“一体一所两翼”(一体:创新创业共同体;一所:省产业研究院智能制造研究所;两翼:中试和成果转化,人才引进和培养),不断提高了研究院服务广饶企业和地方经济的能力。
淄博市是老工业基地,化工行业是淄博的传统产业,为淄博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青岛科技大学化学化工学科专业特色明显,学校进入全球ESI学科排名前1%的3个学科及4个山东省“一流学科”都与化工相关,其中化学工程与技术为省属工科高校唯一B+学科。淄博城市基因中的化工特色与学校学科专业特色相得益彰,青岛科技大学鲁中安全环保工程与材料研究院于2018年5月份签约筹建,2019年5月份正式注册成立为独立法人的事业单位。研究院自成立以来,立足学校的科技和人才资源以及淄博市雄厚的产业基础,积极开展产学研对接,服务淄博企业,推进学校科技人才创新要素不断向淄博的企业集聚,推动学校科技成果在淄博转化,促进学校和淄博市的深入合作与交流。
结合日照市的产业发展基础,生态环境建设、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创新载体建设、关键技术攻关等方面的需求,以及青岛科技大学高端创新人才聚集、产业技术领先、服务区域创新能力强等方面的优势,为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共赢、共促发展,日照市人民政府和学校经充分协商,于2017年6月签署了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该框架协议指导下,2017年9月由青岛科技大学和日照市科技局共同发起成立了青岛科技大学日照工程技术研究院。研究院充分发挥青岛科技大学在化工、材料、自动化等领域科技创新平台及科研创新团队优势,协同整合校内外创新发展资源,解决日照市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力求在重大关键领域和重大技术需求方面实现科研创新和重大成果转化,为日照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建设、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创新载体建设、关键技术攻关,不断提供服务和技术支撑。
学校发挥自身优势,统筹区域布局,主动对接产业,积极与地方政府构建发展共同体,在东营与东营市科技局共建了青岛科技大学东营资源化研究院,在济宁与任城区人民政府共建了淮海化工研究院,在青岛和青岛蓝色硅谷核心区管理委员会共建了气候变迁与能源可持续发展研究院,还在东营、淮安设立了两个技术转移分支机构,推进校城融合发展。
面向企业技术需求,广泛开展产学研对接,推进项目推广和成果转化
研究院作为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平台,积极开展产学研对接,推进项目推广和成果转化。近3年来,学校每年横向项目300多项,合同金额超过10亿元,2020年中国高校专利转让百强排行榜,学校转让专利244件,位列第57位、山东省属高校第一位。
广饶橡胶工业研究院围绕广饶各行业企业的技术需求,连续开展了两届青岛科技大学专家技术对接高峰论坛,邀请废橡胶再生领域、废水废气废固处理等领域技术专家进行技术演讲,广饶当地50多家企业参加,促进了青岛科技大学专家与当地企业的深入交流。为助力广饶橡胶轮胎产业发展,举办第一届广饶中小企业橡胶新材料及智能装备技术研讨会,会议邀请青岛科技大学专家就橡胶新材料及智能装备技术进行相关专题讲座,从而深化各方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牵头筹办第八届中国大学生高分子材料创新创业大赛,吸引全国各地数十所高校、四百多支团队报名参赛。该赛事的举行,极大的促进广饶橡胶产业的发展和技术人才交流。研究院还积极进行项目推广,将水油分离项目、环保废弃处理项目、废橡胶再生技术、石墨烯橡胶项目、湿法混炼项目、机械式硫化机升级项目在广饶进行了推广。2020年,东营市科技局公布了东营市第一批市级创新创业共同体名单,青岛科技大学广饶橡胶工业研究院牵头申报的东营市橡胶新材料与智能制造创新创业共同体入选。
鲁中安全环保工程与材料研究院积极推广学校技术成果,与淄博当地企业建立起了广泛的对接交流渠道,组织了包括化工类学术会议、高级研修班项目、参加各类展会、进行项目集中路演、企业调研等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对接活动。研究院和淄博各区县科技局合作,启动了“青科稷下科技讲坛”系列活动,已成功举办了多次,达成了十余项合作意向。2018年11月研究院举办了青岛科技大学淄博项目路演发布会,一次性集中发布32个来自学校的技术成功项目。与山东化工研究院合作承办2019(第八届)中国化工产学研高峰论坛,加强了学校与化工行业内企业的联系。2019年、2020年,连续两年承办省级及市高级研修班项目,对来自各企业、协会、管理部门的学员进行了培训。研究院还参加各类科技展会,2019年参加山东省科技周省科技成果展,2020年7月参加淄博化工科技展、10月份参加淄博市新材料博览会,向参展观众展示了研究院各项成果项目,收集了广泛的合作需求。研究院还引导校内技术团队参加科技竞技评比活动,2019年,参加山东省中小企业创新竞技行动计划(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山东赛区),其中新材料领域军民两用环保热控降温涂层项目获得团队组第一名。2020年新材料组谷瑞特团队(超临界发泡技术)获得新材料组第一名。
东营资源化研究院积极开展院校企的“一对一”精准科技服务对接会。2020年5月至8月,研究院联合东营市民营企业服务队,与东营高新区6家企业、广饶经济开发区5家企业、垦利区2家企业进行院校企三方对接,实施“一对一”精准科技服务。研究院还参加由山东省化转办和东营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山东省化工产业双招双引对接活动,参加东营市举办的“十校百企”科技成果直通车活动启动仪式暨石油技术与装备成果推介会。通过参加学术交流、思想碰撞,促进了产学研深度融合,服务了东营新旧动能转换和高质量发展。
淮海化工研究院积极开展对企业的技术服务和指导,与济宁市任城区企业建立良好合作,同辰龙药业、晨阳碳素、卡松等公司签订技术服务协议。为企业提供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快速实现产品产业化,提高产品利润率,促使产业价值链中低端向高端过渡,提升现有传统产业产品升级换代。与学校专家教授保持沟通和交流,为推进催化剂中试项目,积极筹备中试车间,为加快中试进度和引入中试团队做准备工作。研究院还结合济宁市启动第一批创新创业共同体申报工作,充分发挥新型科研院所优势,带头并联合相关企业,筹建济宁市医药中间体与医用新材料创新创业共同体,加快医用新材料、医药中间体及原料药的研发进度,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问题和“卡脖子”技术难题,加快成果转化,促进产业发展。
气候变迁与能源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在加强自身科研的基础上,积极推广学校技术成果,与国家能源集团、大连重工、中国石化、航天六院等大型企业建立起了广泛的对接交流渠道,组织了包括能源环保领域学术会议、高级研修班项目、参加各类展会、企业调研等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对接活动。先后与国家能源集团、陕鼓动力集团、中国石化、大连重工橡塑集团、齐鲁石化等公司开展了技术交流与项目合作。
强本固基,加强研究院体制机制建设,推进研究院规范化管理和内涵式发展
为推进学校与地方政府共建研究院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学校积极制定了《青岛科技大学驻外研究院管理办法(试行)》。该办法明确了驻外研究院的定位、设立条件、运行管理、工作考核等内容。《办法》规定,研究院实行理事会(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理事会(董事会)成员由研究院所在地政府、学校和相关企业分别推荐。研究院院长一般由学校聘任,聘期三年,可以连任,最多不超过三个聘期。研究院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研究院院长全面负责研究院的管理工作。研究院应建立包括章程、财务、资产、人事薪酬管理、科研管理、绩效激励等管理制度体系。研究院的工作人员自主进行社会招聘。在考核方面,将学校与当地政府签订的框架协议或者研究院入驻协议中要求的相关内容作为考核的重要指标。《办法》的出台,对于激励学校科研人员加盟研究院的建设发展,推进学校科研人才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支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校地共建的研究院在产学研合作、管理模式、运行机制、市场化服务等方面大胆创新,勇于突破科技发展的体制机制束缚,围绕产业链和创新链,大力发展要素聚合、人才云集、效能提升,推动了研究院的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建设。2020年11月,根据《山东省新型研发机构管理暂行办法》(鲁科字〔2019〕7号)等规定,经自主申报、地市推荐、形式审查、现场考察和名单公示,山东省科技厅公布了2020年度第一批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备案名单,青岛科技大学鲁中安全环保工程与材料研究院、青岛科技大学东营资源化研究院、淮海化工研究院和山东省溯源绿色化工研究院4个机构获批,其中青岛科技大学鲁中安全环保工程与材料研究院、青岛科技大学东营资源化研究院、淮海化工研究院,为学校和地方共建的研究院。
校地共建研究院不仅是地方产业发展与高校提升创新能力的需要, 而且可较好地推动高校科研方向与地方产业的紧密联系, 对于推动区域技术创新、推进产业升级和地方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十四五”期间,校地共建的研究院将从以下方面进行推进:
一是实施产业升级助推工程。整合地方产业、政策、资本与青岛科技大学人才、科研、平台等优质资源,助力地方行业产业转型升级。
二是实施高端人才汇聚工程。加速科技人才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撑。
三是实施技术创新提升工程。紧贴地方企业转型升级中“一线需求”,共同开展重大共性关键技术攻关,推动技术集成、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
四是实施强本固基建设工程。加深研究院自身建设,完善校地共建研究院的体制机制,推进学校、产业、地方的协同式发展。
(原载《青岛科技大学报》900期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