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化学院罗细亮教授课题组发表的综述文章“Antifouling Strategies for Selective In Vitro and In Vivo Sensing”(Chem. Rev.2020, 120, 8, 3852-3889)入选化学领域顶级期刊Chemical Reviews“十大最受欢迎综述”。论文发表后,国内外生化分析领域的多位同行专家第一时间引用借鉴了论文并给予了高度正面评价。
目前,在复杂的样品体系中如何设计高选择性检测目标物的传感分析系统是医疗检测领域高质量发展的瓶颈,大量的非特异性生物分子会吸附在传感器表面,严重阻碍信号传导,降低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因此传感器的抗污染设计显得尤为重要。针对这一重要课题,该成果全面系统性地阐述和讨论了化学、物理以及生物工程的方式带来的传感器抗污染解决方案,着重强调了通过系列分子层面的手段来构建平面或者球形的传感界面,抗污染的评价表征,以及将其最终制备成生物传感器应用于体内或者体外目标物(如检测蛋白质、核酸、细胞和神经递质等)检测,对抗污染分析传感这一快速发展的领域进行了总结,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近年来,罗细亮教授科研团队一直倡导将前沿性基础研究成果与国家重大需求紧密相连,遵循“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思路,瞄准国家战略布局,围绕重大疾病的早期筛查和精准检测这一重要领域开展了创新研究工作,发展了系列高灵敏的抗污染生物传感系统,实现了复杂生物样品中疾病标志物的精准检测,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在国内外产生了重要影响的研究成果,为重大疾病的早期快速筛查及精准检测做出了重要贡献。课题组在Chemical Reviews、Chemical Society Reviews、Biomaterials、Analytical Chemistry等国际期刊上发表高水平SCI论文200余篇,半数以上为中科院一区论文。团队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项,省部级项目13项,山东省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项,培养山东省属优青1人,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创新团队1个。
在迈入新发展阶段的关键时刻,针对重大疾病早期诊断对于分析检测新方法和新技术的迫切需求,罗细亮教授科研团队将坚定不移地向着更高远的目标前进,大力发扬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精神,全面激发干事创新活力,全面落实2021年重点工作,为学校“双一流”和“五有”高水平大学建设贡献力量,以扎实优异成绩献礼建党10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