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
欢迎光临青岛科技大学新闻网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科大要闻 >> 正文
山东省教育厅《教育工作简报》刊发我校产教融合工作案例
作者:王帅  审核:毛常明 来源:研究室  编辑:刘奕辰 点击:[] 日期:2022年11月23日

日前,山东省教育厅《教育工作简报》(第14期)刊发了学校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工作的典型经验做法,全文如下:

青岛科技大学

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打造卓越研究生教育

青岛科技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为指导,坚持“四为”方针,以学科建设为引领,以“两服务一引领”为主线,以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为突破,深化产教融合,不断增强研究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有力推进了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发展。

加强顶层设计,促进系统推进。将深化产教融合作为推动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在学校“十四五”规划和第十一次党代会中将“实施卓越工程师培育专项行动,校企联合贯通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工程硕士”列为重点工作,常抓不懈。出台《关于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实施意见》《联合培养研究生管理暂行办法》,从培养方式、导师职责、学生管理等进一步明确产教融合研究生培养要求。制订《校外指导教师聘任管理办法》,打造“双导师”团队,共同参与招生复试、人才培养、就业指导等,校外导师侧重企业生产实践,形成理论与实践协同创新的培养模式。

深化试点改革,促进本硕贯通。在全省高校率先成立卓越工程师学院,围绕材料、化工等优势学科,实施“3+1+2+N”卓越工程师本硕贯通培养。通过与行业协会、企业、科研院所等一起设计培养目标、制定培养方案、实施培养过程,共同承担科研项目,促进教科产深度融合,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每年培养30-50名适应绿色化工、新材料行业创新型、复合型、国际化的卓越工程师。

突出学科特色,促进内涵提升。坚持以学科建设引领联合培养基地建设,以基地建设促进学科发展。与海信、中科院黄海所等20余家企事业单位签订联合培养研究生协议,与万华、赛轮、京博等12家行业头部企业共建省级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与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等38家企业共建校级联合培养基地,与齐鲁石化共建基地获评省级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全面提升了学科影响力和知名度。学校设立专项招生计划,优先保障基地建设需要。强化现代产业学院建设,青岛工业互联网学院获批省级现代产业学院,打造人才培养和成果转化双高地。

聚焦立德树人,促进人才培养。推动思政教育、专业教育、工程实践培养深度融合,创新研究生全员育人培养模式。每年邀请联合培养导师或行业专家开设10门校企合作课程。打造研究生“课程思政”典型,培育《化工过程模拟》等产教融合示范样板课程,建立涵盖研究生培养全过程的思政教育体系。邀请参与神舟飞船发射、“天问一号”着陆的杰出校友参与协同育人,大力提升研究生的家国情怀。

两服务一引领促进协同创新。坚持在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区域发展和引领行业进步中优化研究生培养布局,在重大任务攻关和协同创新中提升研究生工程实践能力,围绕产业链、创新链,大力提升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推动研究生教育与学校事业发展同向同行。联合赛轮研发了世界首创化学合成橡胶湿法混炼技术,目前化学炼胶30万吨项目已落户青岛董家口经济区;山东化工研究院与山东亘元签订我省单笔金额最高的7.7亿元校企合作项目,解决了国产新能源锂电池批量生产的卡脖子技术难题。与新华制药联合共建化学工程与技术研究生教育联合培养基地,研究生在双导师指导下,直接参与新华制药项目生产管理,毕业前均能完成1-2项工程项目设计调试,申请1-2项国家发明专利、发表2-3篇SCI高水平论文。因“政产学研融合”而闻名的“青科大模式”广受社会赞誉,通过产教融合提供核心技术支撑而上市的公司已经达到了9家。

党的二十大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深化产教融合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举措。接下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将产教融合理念渗透融入到研究生教育各环节,着力提高研究生教育对产业转型升级的贡献度,以产教融合型研究生培养带动科技成果转化,培养更多国家信得过、产业靠得住、企业用得上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上一条:【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学校召开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座谈会

下一条:校领导出席赛轮集团成立20周年庆典

关闭

0
新闻链接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科大要闻
综合新闻
焦点图志

友情链接

崂山校区 - 山东省青岛市松岭路99号   四方校区 - 山东省青岛市郑州路53号   中德国际合作区(中德校区) - 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团结路3698号 高密校区 - 山东省高密市杏坛西街1号   济南校区 - 山东省济南市文化东路80号

©2015 青岛科技大学    管理员邮箱:master@qust.edu.cn

鲁ICP备05001948号-1   鲁公网安备 37021202000007号   青岛市互联网违法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