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党委书记杨天梅调度学校有组织科研工作情况。党委常委、副校长吕万翔,党委常委、副校长罗细亮出席会议,党委常委、副校长吴明铂主持会议。

杨天梅表示,有组织科研是高校科技创新实现建制化突破、成体系服务国家与区域战略需求的核心引擎。学校科技创新要实现能级跃升,必须加大力度推进有组织科研体系化建制化建设。依托学校坚实的科研底蕴与学科优势,通过系统化组织、专业化协调,完全有条件产出更多标志性成果,在山东省乃至全国科技创新格局中彰显更强担当、发挥更大效能。他强调,一要提高政治站位,凝聚协同攻坚合力。全校上下要从服务国家战略高度深化思想认识,打破行政壁垒与学科藩篱,建立跨部门、跨团队的常态化协同机制,形成“全校一盘棋”的工作格局。二要强化政策创新,激发人才创造活力。聚焦重点领域与关键任务,构建更具竞争力的政策 “组合拳”。一方面创新科研管理模式,围绕国家级创新平台、国家科技大奖、高水平论文、国家级人才、科技成果转化效能等重点领域,推行 “揭榜挂帅”“赛马制” 等新型组织方式;另一方面优化激励机制,加大对跨学科攻关、原始创新成果的奖励力度,通过绩效倾斜、资源聚焦等方式,充分释放教师队伍的创新潜能。三要压实主体责任,深挖资源整合潜力。建立“清单化部署、项目化推进、责任化考核” 的闭环管理机制,明确牵头部门、责任人和时间节点,实施 “督办-评估-问责” 全流程跟踪。要统筹校内外资源要素,校内打通实验室、数据中心等创新载体,打造共享型科研生态,校外深化与政府、企业、科研院所的战略合作,构建 “政产学研用” 深度融合的创新共同体,以资源效能最大化赋能科技发展。
吕万翔、罗细亮、吴明铂深入剖析当前学校有组织科研工作面临的发展形势与重点任务,精准识别出学校在科研资源整合、跨学科协同、成果转化机制等方面存在的关键短板。针对研判情况,明确要求各职能部门严格对照职责分工,强化责任落实,围绕学校有组织科研整体规划,在项目申报、团队建设、平台搭建等重点领域精准发力,全力推动学校科技创新能力实现跨越式发展,为提升学校综合科研实力、攀登更高学术高峰筑牢坚实基础。
会上,科技处围绕近期有组织科研工作进展作专题汇报,重点阐述了国家科技奖培育的系统性推进情况,以及国家级科研平台建设的阶段性成果与规划。
党委(校长)办公室、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财务处、人事处、教务处、科技处、人文社科处、国有资产与实验管理处、科技产业处、合作发展处、山东化工研究院等单位负责人依次汇报了本单位在有组织科研工作中的具体推进举措、实践成效及现存挑战。会议充分听取了各部门提出的建设性意见与建议,经集中研讨后,明确了下一阶段学校有组织科研工作的总体思路与实施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