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出版的《创新周刊》(山东省科技厅主管机关报)“产学研专刊”刊发了对学校党委书记高青的专访。采访中,高青介绍了学校提出打造“中国橡胶谷”的背景,并就学校近年来在产学研合作方面取得的相关成果、学校人才培养理念等方面的内容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报道全文如下:
青岛科技大学都市科技园:打造“中国橡胶谷”
——访青岛科技大学党委书记高青
6月8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刊登了一篇题为《风好正是扬帆时,勇立潮头竞风流》的文章,专题报道了青岛科技大学建校60年来改革发展所取得的系列成就。6月9日,《青岛日报》头版头条题为《从技术转让到校企战略联盟——写在青科大成功孵化第三家创新型公司之后》的文章,从三个方面对青岛科技大学近年来在产学研合作和科研成果转化方面所取得的成果进行了深入报道……继早年“化院现象”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之后,因其以都市科技园模式创建的大学科技园打出了另一面旗帜:“中国橡胶谷”,这所素有“中国橡胶界的黄埔军校”之称的地方高校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
“‘橡胶谷’这个提法是高书记率先提出来的,”青岛科技大学科技处处长宗成中回忆,几年前,学校在规划校园后面的一片空地时,该校党委书记高青建议:“你看美国硅谷那个地方,IT巨头云集,我们可不可以搞一个‘橡胶谷’?”学校领导班子几次讨论之后,“橡胶谷”这个名词伴随着青岛科技大学都市大学科技园的崛起正式出现在一系列相关文件上。
对于青岛科技大学来说,“橡胶谷”是名副其实的——国内第一个橡胶专业就设立于此,教育部唯一的橡塑材料与工程重点实验室也坐落于此。熟悉老化院(青岛科技大学前身为青岛化工学院)的人都知道,国内橡胶界半数以上的中高层领导和近80%的橡胶企业的技术骨干都从这所学校走出,青岛科技大学由此获得了“中国橡胶工业的黄埔”之美誉。
高青告诉记者,产业发展中存在一种集聚效应,某一产业在一个空间上相对集中以后,能够产生一种向心力,吸引相关产业与企业靠近,“这也是我们提出中国‘橡胶谷'这一规划的理论依据。”
与德国朗盛这样的世界500强公司的成功合作是青岛科技大学近几年在产学研领域最值得称道的事情之一。该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合成橡胶材料生产商,在橡胶、工程塑料和橡塑助剂等领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坐落于青岛科技大学都市科技园内的朗盛青岛研发中心即由双方联手打造,是朗盛公司在德国以外投资建成的最大的研发中心。去年5月21日,朗盛青岛研发中心二期工程开业,当时已引进国家轮胎工艺与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兵器工业集团聚氨酯研发中心等重点科研平台18家,橡胶化工类科技型企业22家,园区年总产值2亿多元,由青岛市四方区政府、青岛市科技局、青岛科技大学联合打造的青岛科技大学科技园向着“中国橡胶谷”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我们不仅注意政府、企业、学校的对接,还特别注意用户的需求,以实现‘官产学研用’的全方位对接,从而形成一个完整、合理的产业链条和利益共同体,最终实现共赢。”高青告诉记者,近年来,以青岛为中心的山东半岛地区的橡胶工业占到全国橡胶工业总量的半壁江山,已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橡胶工业中心。根据规划,以青岛科技大学为中心,占地面积1.8平方公里的青岛科技大学都市科技园由“一街二园三区”组成,一街即青岛科大都市科技创业街,二园即青岛科大都市科技信息化装备产业园和青岛科大都市科技材料产业园,三区即科技研发区和东西孵化区。
“中国橡胶谷”将以青岛科技大学都市科技园为核心,向青岛乃至山东、全国辐射,具体规划包括:青岛科技大学橡胶文化博物馆,主要建设橡胶文化馆、橡胶博物馆、橡胶科教馆、橡胶文化学术中心,以展示国内外橡胶文化、橡胶产业、橡胶科技的发展历程;1.2万平方米中国橡胶谷综合研发信息服务中心,联合橡塑材料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聚合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轮胎工艺与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人才、设备、信息优势,形成中国橡胶谷的信息中枢;3.6万平方米的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培育中心,利用已有青岛市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青岛市橡胶化工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青岛市留学归国人员创业基地等平台,打造中国橡胶谷国际合作基地;1.5万平方米的创业服务中心,吸引国内外高科技橡胶企业和橡胶中介、金融等服务机构,建设橡塑自动化装备制造及软件工程控制制造中心;5000平方米的橡胶营销交易中心,吸引国内外橡胶材料、助剂、设备、技术、人才和贸易中心机构进驻,建设形成国内橡胶信息贸易市场;中国橡胶谷总部经济中心,引入橡胶行业企业总部、研发机构、营销中心等进驻,经过2-3年的努力,园内高技术企业及橡胶行业贸易企业达到130家左右,再培育出2-3家“青岛高校软控”。
青岛高校软控股份有限公司是青岛科技大学从项目合作入手打造“官产学研金”完整链条的成功经验。2000年4月,青岛科技大学依托一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项目组建了青岛高校软控股份有限公司,目前该公司年增速超过50%,股票市值120亿元,已成为全球轮胎制造装备业中产品链最完整、信息化水平最高、研发力量最雄厚的公司之一。
青岛科技大学还以“MDI制造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与烟台万华聚氨酯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MDI制造核心技术,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5个拥有该技术的国家;由“高反式聚异戊二烯的合成与应用开发”项目(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孵化出的青岛科大方泰公司,现已建成世界上最大的年产500吨的反式异戊橡胶中试装置;由学校在顺式橡胶研究领域的一系列科研成果孵化、组建的青岛伊科思公司,总投资约25亿元,建成后将成为我国乃至世界上最大的顺式异戊橡胶生产与研发基地。
“学校为老师们提供了一个宽松的环境,打破传统的条条框框,鼓励他们带着自己的项目去闯市场,我们还针对愿意去做市场的老师建立了专门的激励机制。”高青介绍。
在国内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兴起的背景下,2010年4月,青岛科技大学牵手国内橡胶巨头联合打造了中国轮胎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此前,青岛科技大学国家轮胎工艺与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申报的轮胎产业技术创新战略示范联盟,获批成为山东省首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示范联盟。
“青岛科技大学在橡胶化工领域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1956年从沈阳迁至青岛以后,成为我国第一所橡胶工业学校,并在国内高校中率先设立橡胶专业。如今,橡塑材料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也落在这里,橡胶品格已经成为所有科大学子身上的烙印。”高青说道。
谈起人才培养,高青认为,当前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理工科学生的人文素养都有待提高。“很多学生只关注自己,不考虑国家和社会的发展,社会责任感不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有限,我们就鼓励他们参与老师的科研项目,提高动手能力。作为一所理工科见长的学校,学生的人文素养也需要提升,不能因为你是一个学理工的学生,就不注重人文素质。”记者从省科技厅了解到,2008年山东省科技最高奖获得者——鲁南制药集团董事长赵志全、2009年山东省科技最高奖获得者——烟台万华集团董事长丁建生均系该校校友。
这一切,既为青岛科技大学都市科技园打造“中国橡胶谷”奠定了雄厚的技术、人才等基础,也预示着这座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材料、助剂、设备、技术、软件、贸易为一体的“中国橡胶谷”令人憧憬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