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
【有组织科研】体育学院与山东文旅青岛...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科大人物 >> 正文

李晶莹:每堂课都增加点“调味佐料”

作者:校报  审核: 来源:校报  编辑:刘园园 点击:[] 日期:2016年11月11日

环境学院副教授李晶莹,2003年从中国海洋大学博士毕业来我校任教,2006年环境学院成立即任教学督导员,从2011年起担任环境、高分子、材料督导组组长。三尺讲台,十年如一日。不露痕迹,藏锋有术。李老师授课以激发学生兴趣为核心理念;以提升学生能力和素质为宗旨;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为理想境界,增强教学互动,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她主讲的课程《环境质量评价》获得校级优秀课程、教学效果二等奖、多媒体课件竞赛二等奖;曾获得教学立项青年项目,校级教学立项重点项目,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十几本教材讲一门课

李晶莹老师注重多种教材的取长补短,她讲课不仅仅局限于1-2本教材。李老师办公桌上你会看到十几种关于环境评价的教材。李老师说,这都是她买的最新教材,拿到新教材后对各种教材对比甄选,使其相互取长补短,选择最重要、最精华的内容讲给学生们。翻开李老师的教案,从教13年来,她的教案每年都在更新变化。多种教材的优势互补不仅使教学内容更丰盈、充实,而且更新颖。

这是一个信息化时代,自2003年9月1日我国正式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之后,新的环保标准、环保法规、新的环保产业政策层出不穷。就拿刚出台的“十三五”规划为例,李老师将“十三五”规划中涉及到的环境保护政策、环保目标和指标等在国家政策这个角度上,高屋建瓴,及时给学生们传授最新和最前沿的知识。

“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急学生之所急需。”李老师说。近年来,为了顺应国际发展趋势、适应企业需求、增强核心竞争力、建设创新型国家,2010年6月,教育部启动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为了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李老师把社会对环境评价人才的要求作为讲课的重中之重,以培养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或者环境工程卓越工程师为目标;对环境质量评价课程内容进行了创新改革,使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紧密结合。

授课核心理念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李老师认为,教师授课的核心理念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将知识、能力的培养与学生的兴趣有机结合一直是教学过程中不断思考的重要命题,尤其是目前的智能手机时代,如何把学生的兴趣从网络世界中拉出来,考验着每位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智慧。

针对课堂“低头族”,李老师每节课都适当的增加“调味佐料”调节课堂气氛,吸引学习兴趣。譬如讲水环境质量评价的章节,增加“世界水日”主题延展内容。2013年“世界水日”的主题是“水合作”,什么是“水合作”?简单地说是国际跨界河流水资源的互助合作。李老师以我国的雅鲁藏布江、非洲的刚果河等河流的国际纷争与合作为案例,学生听起来饶有兴趣,同时也学到了水资源的取得、分配和服务需求以及跨界水管理、融资合作、国家与国际法律框架等知识点。

授课宗旨是提升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知识是载体,通过知识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这也是我们教师授课的宗旨。”李老师说。通过典型的环境影响评价案例教学,让学生逐步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授人以鱼不若授人以渔,如果理论教学侧重于给学生以“鱼”,那么案例教学则是教给学生“捕鱼”的方法。教学过程中做到“通过问题引入,通过案例分析,通过内容训练,通过实践提高”。例如:某地的化工厂很多,其带来污染问题较为普遍,给人民生活带来了较大的影响。如果你是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你怎么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李老师拿实际例子引入到课堂中,往往是提前给学生一个案例,学生课前阅读资料、分析资料、讨论问题、寻找方法、做出决策,然后课堂进行发言交流。

“考试也是教学当中重要环节,考试既能考察一个学生的知识水平,也能看出这个老师是不是在用心教学。”李老师在出题时,尽量避免简单的名称解释或者死记硬背的知识点,而是通过计算题、综合题、案例分析题等方式重点考察的理解、分析、判断、评价、综合等能力。

授课的理想境界是润物细无声

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提升学生的能力,还要怀有一颗爱学生的心。“我认为授课的理想境界是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李老师积极了解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力所能及的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一些困扰,帮助他们摆脱自闭、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鼓励他们树立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在职业规划和考研等方面,学院每年5月份都会有考研动员和交流大会,李老师连续多年在大会上以老师身份,给同学们分析考研形势,传递有效信息。有时,李老师也会对部分学生进行人生规划单独辅导。

李老师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经常对班级的后进生进行单独谈话,把他们叫到办公室,仔细询问考试不理想的原因,针对不同的原因,找到对策,积极引导他们。在2010年,李老师被评为毕业生最喜爱的老师,她感到非常荣耀和欣慰,她认为这就是对一名教师的最高褒奖。

(原载于《青岛科技大学报》第773期第2版,2016年10月25日)

上一条:严以刚:是严师,也是“慈父”

下一条:曹芳芳:把音乐的快乐传播出去

关闭

0
其他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科大要闻
综合新闻
焦点图志

友情链接

崂山校区 - 山东省青岛市松岭路99号   四方校区 - 山东省青岛市郑州路53号   中德国际合作区(中德校区) - 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团结路3698号 高密校区 - 山东省高密市杏坛西街1号   济南校区 - 山东省济南市文化东路80号

©2015 青岛科技大学    管理员邮箱:master@qust.edu.cn

鲁ICP备05001948号-1   鲁公网安备 37021202000007号   青岛市互联网违法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