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文尔雅、亲和力强、态度谦和,这是校优秀班主任、毕业生最喜爱的老师、环境学院教师王芳留给大家的第一印象。“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和他们交朋友,才能得到他们的信任。其实我没有做什么,只是在做我的本职工作。”王芳老师说。
严而有格,宽而有度
习总书记在用“四有”标准对“好老师”的定义进行诠释时,特别强调了做一个好老师,一定要有仁爱之心。“对于这句话,我的理解是对学生的爱一定要在严爱与宽爱之间,严而有格,宽而有度才是爱。”王老师说。
首先在学习上一定要严格。对待每一堂课,每一个学生都严格要求。有一位学生,曾经沉迷于网络游戏,经常旷课打游戏,为了督促他,王老师要求这位学生每周定期到办公室谈心,了解一周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对于取得的进步进行表扬,鼓励学生把对电脑的热爱转化到计算机编程上。“刚开始,完全杜绝他打游戏,很难办到。但是,我坚持他每周都来我这做一周总结,一个学期下来才有了成效。”渐渐的这个学生玩游戏的次数越来越少,更多的将电脑用于专业学习上,还参加了学校组织的设计比赛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在生活上,王老师关心学生,对于有困难的学生她总是热心帮助,就像一个大姐姐一样照顾他们。同学们都亲切的叫她“芳姐”。王老师说:“作为一名母亲,我的孩子如果在学校里遇到困难,我会希望他的老师怎么做,那我就应该怎样来对待我的学生。”朴实无华的言语折射出王老师的博爱。正是基于这样的真诚,学生不管是学习还是生活上的事情都愿意与王老师讨论。有的学生在考研和就业之间摇摆不定,遇到这种情况,学生很愿意找王老师谈心。安全工程131班的王彤,大三刚开学,内心非常纠结,她不知道今后是考研还是就业,有一天早上去王老师办公室倾诉内心的矛盾,那天刚好王老师有事,可是王老师还是挤出时间跟她谈心,耐心从专业实际情况出发进行分析,结合王老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历来讨论,让王彤在对现状和未来充分思考后做出自己的选择。从上午8点到10点,王老师和王彤谈心用了两个小时。王彤说:“通过王老师给我的分析,我不再迷茫了。王老师非常和蔼可亲,我们大家都喜欢她。”
形成“结对子”、“舍长负责制”等学习模式
王老师在班级创建了“结对子”互帮互助的学习模式,“结对子”是让学生一对一的自由搭档,尤其是一个宿舍的舍友,更容易结成对子。一个成绩优秀的学生和一个相对差的学生结合成一个组合,一起上课,作伴上自习。这种学习模式,使班内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风气。此外,王老师班内还实行“舍长责任制”,舍长负责督促同学们上自习,学生逐渐形成了刻苦、勤奋、好学的习惯。
对于进入毕业设计的学生,王老师通过建立QQ群加强交流,每周组织学生对课题进行讨论,鼓励学生专业与兴趣相结合,大胆创新。在毕业论文环节,很多学生不重视英文摘要的写作,往往随便翻译一下了事,而英文摘要是毕业论文中非常重要的部分,针对这种情况,王老师对每一篇英文摘要都逐句批改,并一一解释后修改。针对学生缺少答辩经验的情况,在毕业论文答辩之前,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进行两次预答辩,预答辩的过程要求每一位同学都要提出问题。往往在第一次预答辩的时候,学生的问题会非常多,有的很难流利的讲述,有的不清楚PPT应该怎样设计。通过老师和同学的提问和相互讨论,第二次预答辩就会有较大的进步和提高,因此在最后正式答辩时,无论是在讲述还是回答问题环节,学生往往能做到胸有成竹。
亦师亦友,师生间的爱是相互的
王老师在班会上经常强调大学生要三好,即“身体好、学习好、精神面貌好”。大学生在外上学,首先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才能做好其他事情。王老师不喜欢读死书,她鼓励学生们发挥自己的特长和爱好,参加各种活动和社团。
为了提高同学们对安全工程专业,对企业安全管理有更直观的认识,王老师带同学们从课堂走到课外,带领同学们参观海尔工业园,实地考察海尔的安全生产,了解海尔的企业文化。王老师还组织同学们举行各种活动,比如包饺子、郊游等活动,参与到同学们当中与他们互动。
2014年和2015年王芳老师连续被评为“毕业生我最喜爱的老师”,王老师视它为最珍贵的荣誉,因为这代表了学生对王老师最大的认可和肯定。
在采访过程中,短短的半小时之内,王老师就接到两次电话。电话是今年考研的学生打来的,她们向王老师求助与研究生复试相关的问题。今年学院考研学霸宿舍5个姐妹的故事非常轰动,其中的陈和燕最终被武汉理工大学录取,在准备复试的时候,因为对一些专业问题还不太了解,她向王芳老师求助。王芳老师就根据所考学校的专业研究方向和特色,帮她找到一些相关论文以及英文资料,详细给她讲解一些专业知识,拓宽她的知识面和对所考专业的认识。有了这些准备,陈和燕很顺利的通过了面试。“非常感激王老师,她的热心指导,让我面试时很有底气。”陈和燕说。
教育的原点就是爱,爱教育、爱学生是每一个教师应尽的义务。王芳老师说:“我相信,爱从来不是单向流动的,爱总是表现为师生双方反馈信息的相互间交流。老师只有运用好“爱”这把钥匙,才能打开学生的心扉,开启学生的心灵。在严爱与宽爱之间处事,就是我与学生之间交流的钥匙。”
(原载于《青岛科技大学报》第776期第2版,2016年11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