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标准化在便利经贸往来、支撑产业发展、促进科技进步、规范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中国将积极实施标准化战略,以标准助力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
当今时代,标准已成为世界“通用语言”。我校在国际标准化领域取得了不菲的成绩:主导、参与完成并发布实施20余项ISO国际标准,并承担ISO/TC41/SC3国际输送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工作。
作为国际标委会秘书,高性能聚合物及成型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的刘莉博士带领的标准化研究团队承担了大量工作:参与制修订ISO标准26项,国际投票表态1000余次。她,将我国输送带行业的技术指标写入国际标准,成为国际标准制定中代表橡胶行业的发声者。
承担ISO标委会秘书处工作
标准助推创新发展,标准引领时代进步。正如李克强总理指出:“标准是自主创新的制高点,谁掌握了标准制定的话语权,谁就掌握了市场竞争的主动权。”标准竞争已成为继产品竞争、品牌竞争之后,又一种层次更深、水平更高、影响更大的竞争形式。
国际标准是全球治理体系和经贸合作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作为最权威的综合性国际标准机构,制定的标准在全球得到广泛应用。
ISO/TC41/SC3国际输送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青岛科技大学当选为ISO/TC41/SC3秘书处的承担单位!这,凝结着刘莉博士多年来的不懈努力……
自2007年起,通过全国橡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层层竞争后,由我校代表国家,在国际上与日本、荷兰、英国等国家争取ISO标准化秘书处工作。一轮轮谈判,一次次沟通,最终决定:我国与日本成立联合秘书处。然而,ISO的联合秘书处通则是发达国家承担主秘书处,发展中国家承担助理秘书处。又一轮的谈判,又一番沟通,我们与日本最终达成了轮值秘书处工作的协议。这一做法开拓了ISO国际联合秘书处的新模式,也得到国标委的高度肯定。
长期的付出终结硕果,我校成为继清华大学、上海交大之后的第三所承担国际标准化秘书处的高校,率先走在了全国高校的前列,大大提高了我校在国内外的知名度。
刘光烨副校长表示,我校能够在层层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在国际标准制定上代表橡胶行业的发声者,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我校的技术影响力,另一方面是由于我们发扬了开拓创新的科大精神。
此外,经过激烈竞争和角逐,刘莉博士还成功将多个全国秘书处争取到我校——全国带轮与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输送带分技术委员会批复成立,我校为秘书处承担单位;全国带轮与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摩擦带分技术委员会批复成立,我校为联合秘书处承担单位;全国橡胶与橡胶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浸胶骨架材料分技术委员会批复成立,我校为秘书处承担单位。
完成制修订ISO标准26项
作为ISO/TC41/SC3国际输送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秘书,刘莉博士全面负责标委会的工作。她,将我国输送带行业的技术指标写入国际标准,使中国成为标准的制定者,为国家争取到了更多的话语权和主动权。
她是首批国家派遣到欧盟进行标准化技术交流的学者,同时被聘为国家标准化高级专家,被选派为首批前往欧盟多个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进行国际标准化交流学习的六位秘书之一。她还担任ISO/TC45橡胶与橡胶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表态专家。
多年来,她对国内外输送带行业的技术现状和ISO输送带标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通过与国内外专家交流,对滞后的标准进行修订并对新技术进行立项。ISO标准制修订过程中,她根据钢绳的破断强度和拔脱力值计算,结合我国试验设备情况,修订了ISO7622-2标准指标。争取到ISO 7590:2009《钢丝绳芯输送带总厚度和覆盖层厚的测定方法》国际标准的修订权,由我校主持。截至目前,已完成制修订ISO标准26项,投票表态1000余次,表态率100%。
ISO的多次国际会议上,她根据国内输送带行业的具体情况提出多项提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例如,对输送带领域的日本提案《输送带运行阻力测定方法》投了反对票,她提出的整改意见,更有利于我国节能输送带企业;在今年9月赴英国伦敦召开的ISO输送带标准审查会议上,她根据我国节能输送带的研发和试验装置现状,联合德国,对日本的节能输送带试验方法提案提出了反对意见,推迟其立项,成为我国输送带行业利好。
除了亲自参加国际会议,刘莉还带领我国输送带行业专家到走上国际标准化舞台,为我国输送带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撑腰”。一次国际贸易纠纷中,我国某企业出口的产品被投诉,通过检测确认原因是进口聚酯纤维原材料批次被混装所致,刘莉博士带领企业专家一起结合我们制定标准的组批条款进行谈判,最终帮助企业胜诉,挽回了巨大经济损失。
青岛科技大学被誉为“中国橡胶工业的黄埔”。学校牵头制定标准,带动技术进步与产品升级,让国内企业走出去,提升我国橡胶行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这是为“橡胶工业黄埔”增添新的注脚和内涵。
引导老师将技术与产品变成标准
十年磨一剑。我校进入标准化领域后,成为了有实力的新来者。
对我校教师而言,科研、成果转化、创新创业,都离不开标准的引领。技术和产品质量都需要用国际标准来衡量,制定标准就是制定门槛。标准化贯穿于产品的全寿命周期,项目的立项、设计、鉴定、生产、使用和维修的各个环节都离不开标准化基础工作的技术支撑。标准制定后,行业的上游和下游都要使用这个标准。
因此,学校鼓励教师把技术变成标准,创造国际标准,成为国际标准的制定者和引领者。标准将是学校除了论文、项目、专利、大奖之外的第五个评价体系。除了引导老师将产学研成果转化为产品,学校更加注重引导老师将产品进一步变为标准。促进行业的技术进步与产品品质提升,既是高校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创新型国家发展的现实要求。
在国家高度重视标准化工作、大力提升标准化水平的发展背景下,各大学也在纷纷建立标准化学院及研究机构:清华大学2015年在工程管理硕士(MEM)专业学位中开设标准化方向;中国计量大学2008年建立了标准化学院,设有产品质量标准化、食品安全标准化和节能减排标准化三个方向;青岛大学2017年成立标准化学院和中国标准化战略研究院,2017年开始招生。
“未来我们计划成立标准化技术研究院与标准化行业联盟,学校将在标准战略方面有更多的突破。”材料学部李志波教授说。
(原载《青岛科技大学报》812期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