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者风范

当前位置: 70周年校庆专题网站 > 师者风范 > 正文

王卫国:以社工精神做社工老师

作者:校报     来源:报社    编辑:王文艳       点击数:    日期:2020年04月14日

以社工精神做社工老师

——记青岛市优秀共产党员、法学院王卫国老师

王卫国,山东菏泽人,2003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04年7月来校工作,负责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的教学。先后担任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研室党支部书记、社会工作系党支部书记,社会工作系副主任、主任。王卫国老师全力以赴,把整个身心投入到专业建设、发展和对学生的培养和教育当中,始终牢记共产党员的使命担当,不忘初心,勇敢前进,静心教书,潜心育人。荣获青岛市优秀共产党员,校级优秀共产党员、十佳育人标兵、先进工作者、十佳班主任、优秀班主任等称号。

为专业,脚踏实地做实干家

2004年,王卫国从哈尔滨工业大学毕业后,到我校政法部任教,负责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教学。2008年,学院开始筹办社会工作专业时,需要抽调力量专门组建团队。王老师响应号召加入其中,从此开始了与社会工作专业建设和教学相伴的十几年。

因为不是科班出身,他每天以如履薄冰的心态,从最开始上的第一门课起,就全身心投入学习和研究当中,夜以继日。虽然如此,但他心里仍然没底,只怕辜负了老师的身份,辜负了学生。

直到第一届学生毕业,他十分惊讶的收到通知被自己专业的学生选为“最喜爱的老师”,更惊讶的是一个专业只有一名老师有此幸运。王老师回忆,直到这时,心里的石头才落地,也更坚定了自己持之以恒的决心。从那一年开始,直到2019年,连续7届毕业生都将“最喜爱的老师”这一殊荣给了王卫国老师。

开始几年,专业师资比较紧缺,王老师一学期上4门课,全年8门课。加之公共课,他承担的教学任务每个学年都超额500学时以上。“那几年不是在备课,就是在思考如何上课。”王老师说,如此的教学强度,难免会有身心疲惫想松懈的时候,但想到当时走上教师岗位和进入社会工作专业团队的初心,疲惫也就不再成为问题。

到现在,他每学年仍超额完成教学任务,不过也没有忘记科研和学术工作,参与教育部等省部级课题6项、主持和参与市厅级课题7项,发表论文10余篇。

2013年社会工作专业评估,作为社会工作系党支部书记和副主任的王卫国主持这一工作,第一次系统的对几年来的专业建设进行了资料收集、梳理总结、调查研究、提升和反思。经过3个多月的努力,写出了67页4万字的自评报告,并在检查和答辩环节,得到了专家评委的一致肯定和高度称赞,专家们纷纷惊叹于这个小专业新专业的成绩。之后的培养方案大修订和再修订,仍然是王卫国加班加点,并在不断征询大家意见,参考更多方案的基础上完成的。这些工作没有直接给王老师带来什么结果,甚至也不算工作量,可是王老师依然尽心尽力,毫无怨言。他说:“能够为专业发展带来好处就是最大最好的结果,作为一名党员老师,应该为专业发展、教育教学尽可能地贡献自己的力量。”

为团队,俯首甘为孺子牛

2018年4月开始,王卫国开始担任系主任。他认为最大的责任在于要让大家齐心协力,团结合作,形成团队战斗力。已经取得不俗成绩的团队应该在全国主流社工圈子里亮相,争取自己的身份和地位,为此他第一时间建立与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和MSW教指委正常工作联络机制,顺利成为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理事单位,让大家获得专业归属感。

王卫国优先考虑团队成员开展外联和学术拓展,积极推荐团队老师代表金英爱、陈为智、王琪老师参加中国社会工作学会及其分会,成为常务理事或理事,仅仅一年多时间,共促成团队成员学术兼职7人次。他还配合总支积极推荐团队成员代表陈为智老师申报并成为“齐鲁和谐使者”。在MSW申报和招生工作上、在社会学硕士一级点培育项目上也甘做团队成员的助手、配角,助推工作的有效开展和不断取得成绩。

社会工作系支部成立时,王卫国就一直作为党支部书记负责支部建设。党支部作为党的基层组织,他一直注重将其建设成团结全员、攻坚克难的堡垒,最大程度扩大大家作为党员团队的团队向心力。2016年1月,王老师深夜紧急协助一位患病学生入院治疗后,并第一时间转化为团队行动,党支部同志一起走进医院,关爱学生和家长,共同帮助这位同学解决困难。2017年4月,一位学生因家人重病而遭遇困境,王老师了解情况后除身体力行给予帮助外,还及时召开党支部会议,组织大家一起出主意想办法,多方面帮助学生渡过难关。这一桩桩、一件件的事件促进了大家的专业认同感之外,更重要的是提升了团队成员的认同感,提高了团队凝聚力。如今的社会工作系党支部团队已经是大家公认的团结能干的典型,并于2018年获校级“先进集体”,2019年获学校“教育先锋号”。

为学生,用心用力做良师益友

对待学生一视同仁,挖掘他们各自的优势是王卫国老师的习惯;对学生倾尽全力,是他作为教师的内在本能。

2016年,法学院社会工作专业张悦等7名同学组建县域残疾人日常出行社会支持环境调研团,前往胶州、莱西、即墨、平度四个县级市开展调研。身为团队指导老师,从题目确定、方案设计和申报、联络资源、访谈和问卷、角色扮演、“七易其稿”的调研报告写作以及校园报告会的亮眼汇报,王卫国都亲身指导、示范和研究改进,无论假期、不分昼夜。最终,项目入选2016年“调研中国——大学生社会调查奖学金”项目,并获得全国一等奖。得知获奖,王卫国比同学们还高兴,他说:“学生们真正是用汗水换来的这个成果,真的太为这群95后孩子骄傲了。”王卫国就是这样的老师,积极指导学生进行实习实践,倾注大量精力和心血,只求学生获得成长,并不求自己获得什么。

多年来,王老师一直全程为考研学生提供过程指导和心理支持。在他的帮助下,本专业学生凭借优异成绩成功推免至山东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名校读研。王老师还确立了“一月一会”惯例,打造“积极融洽”班级和小组氛围,坚持开展读书会和专业拓展。全天候为学生提供支持、交流沟通。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也以自身突出的理论和实际操作能力、每年完全的就业率以及今年70%以上的考研率从另一个角度诠释着王卫国以及全体社会工作教师的初心不改。

今年是王卫国老师入职的第15个年头,从参与创办社会工作专业到如今也已经整整11年了。11年间,王卫国老师全力以赴,把整个身心投入到专业建设、发展和对学生的培养教育当中。他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彰显共产党员的本色与初心;他兢兢业业,全心全意耕耘教育这片沃土,不忘教师的使命与担当;他勤勤恳恳,用行动书写了一张有力的名片,展示了社工专业的风采。

(原载《青岛科技大学报》867期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