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学院的张青瑞副教授,曾多次获得我校教学效果优秀奖。在我校从教的十八年里,她坚持以研助教,认真教学,兼做教师和学生。
“张老师教学特别认真”
张青瑞副教授1997年研究生毕业留校,主讲化学反应工程、制药反应工程、化工原理等课程。
由于授课对象包括四方校区的本科生、硕士生,以及高密校区的本科生、专科生,张老师每学期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要调整备课,每次上课前也经常要修改课件。
对于高密的专科生,为了深入浅出地让他们明白理论性强的内容,张老师常举生活中的例子来阐释。张老师说:“要考虑他们的基础,调整讲课内容和教学方法,更多地讲实际操作,少讲理论,适应他们毕业后的工作需要。”
化工学院2014届硕士毕业生阚南方,从研一下学期进入实验室后,就和张老师在同一个办公室。她说,在相处的一年多时间里,每天早上七点左右张老师就早早到了办公室。经常见到张老师认真修改课件,周末也经常去办公室备课。时常会有学生来办公室找她问问题,张老师都很耐心地讲解。
为了讲好《化学反应工程》这门课,张老师看了大量的参考书,包括国内的相关研究生和本专科生教材。她善于提炼不同教材的长处,在讲课中补充其他教材中讲得好的部分,拓展学生视野,启发他们运用不同于普通思路的新方法。
化学反应工程课是专业核心课之一,公式推导特别多。为了清晰展示公式推导步骤,张老师需要手写大量板书,经常一节课要擦多次黑板。尽管手写板书费时费力,张老师说:“这样有助于抓住学生注意力,教学效果比PPT好。”
在化学反应工程的教学课件中,涉及到很多反应器。为了更直观形象地展示反应器结构及工作原理,张老师自主开发了多媒体素材库。用3ds Max软件做了四五十个动画,采用组装的方法将反应器内部的构件一一展示出来。她的课件不仅得到学生们的好评,也曾在全国比赛中获奖。
张老师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也影响着身边的学生们。化工学院2014届硕士毕业生黄耀国说:“有一次小长假期间,我去实验室拿东西,碰到张老师还在备课整理教学材料。老师的认真作风与敬业精神确实是我们的表率。”
善于与学生互动教学
化学反应工程是一门难点较多的化学工程专业课,学生往往觉得枯燥难懂。为了引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张老师在课堂上经常提问,与学生互动教学。
每学期伊始,高密的学生们大都集中坐在教室后面,为了让大家往前坐,更好地集中注意力,张老师就从最后一排开始点名提问。很快,学生们就从第一排开始坐,听讲也越来越认真。
在高密,有些没信心的学生会认为“这门课我就是学不好”。面对这样的学生,张老师从来不放弃:“一节课提问两次他都不会,坚持到第三次就会了。要适当给他们督促和鼓励,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
每次讲例题,张老师常用逆向反推的方法,一步步提问学生。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解题思路。
课堂上,张老师会随时给学生出题目,让他们课后准备好再以报告的形式来讲。有些平时上课看起来不太专心的同学,做报告时却准备得非常充分,而且从此以后上课听讲特别认真。
张老师说:“我喜欢与学生互动,非常重视学生的回应。根据他们的回应我才能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把没讲清楚的知识点再仔细讲明白。学生的问题可以促进我更深入地思考,随时反思自己讲课的逻辑性是不是有欠缺,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把科研中的方法用到教学中去
以研助教是张青瑞副教授一直秉持的教学理念。在从教的十八年中,她坚持把科研的方法融于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例如,为了提高学生们的做图精确性,张老师加入了课本中没有提到的数据分析和函数拟合软件Origin,把软件使用的每一个步骤截图在课堂上讲解,鼓励学生利用软件进行反应器模拟计算和动力学参数的求取。
张老师说:“像Aspen、Matlab、Origin等常用的计算机模拟和数据处理软件,学生在毕业课题、实习中都可以应用,毕业后到设计院或工厂工作也经常会接触,提前让他们打好基础很重要。”
平时在课堂上介绍到的软件,如果有学生感兴趣,张老师会指导他们进一步用软件做研究课题。
高密化工系的学生许玲玉,上课期间在张老师的指导下,用Matlab软件做了“碳酸丙烯酯管式反应器的模拟和优化分析”,做出之后直接用到了毕业论文上。
化工学院2013届本科毕业生赵超,曾由张老师指导毕业课题《甘油生物法生产1,3丙二醇的稳定性研究》。在课题中需要用到Matlab软件编程,但因为之前没有接触过,不知从何下手。他说:“张老师给了我一些软件的学习资料,并指导我系统学习软件的使用。不仅顺利完成了论文,毕业后我也继续受益。”
(原载于《青岛科技大学报》第740期第2版,2015年10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