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
【有组织科研】体育学院与山东文旅青岛...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科大人物 >> 正文

万立娟:趣味课堂 师生共融

作者:韩玉花  审核: 来源:校报  编辑:刘园园 点击:[] 日期:2017年06月21日

“二十世纪英国哲学家、数学家伯特兰·罗素曾说,数学不仅拥有真理,而且还拥有至高的美。如何既能激发学生不断追求真理的思想,又使他们在学习中感受体味到数学的美,让他们感觉学习数学不是因为考试,而是因为有趣,我一直在尝试。”

谈起从教十年的感受,校教学效果优秀奖一等奖获得者、数理学院万立娟老师说。

十年、三阶段

2008年,从武汉大学硕士毕业的万立娟来我校数理学院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先后承担了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概率统计等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程的教学任务,并积极发表相关的教学研究论文,参与校级精品课程《数学分析》、省级精品课程群《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统计》建设立项等工作。科研方面,师从武汉大学博士生导师胡宝清教授,主要从事模糊数学与智能计算方面的研究工作。

“从教十年,我感觉自己经历了三个阶段。”万立娟说,第一个阶段是初登讲台时的紧张,由于不是师范类院校毕业生,总觉得底气不足,担心不能胜任这份工作,是学院良好的教研氛围,老教师们尤其是李博老师的悉心指导和帮助,使自己很快走上正轨,并开始逐步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

给万立娟影响最大的是2012年参加学校的教学效果优秀奖比赛,当时获得了教学效果奖的青年奖,后来又跟翟富菊老师一起获得学校的多媒体课件优秀奖二等奖,这些奖项的获得给了万立娟很大的鼓励。她说,此后自己真正建立起了作为教师的自信。

“最近几年,我更多的是在沉淀、积累中。”经历了最初的困惑,万立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并不断尝试向更高的层次迈进。

“每次参赛都是对自我的又一次提升”

2016年,万立娟开始着手准备参加学校的“2014/2015、2015/2016学年教学效果优秀奖”比赛,这也是学校教学改革后举行的首次教学效果优秀奖比赛。

与此前比赛要求“上好一堂课”相比,改革后的教学效果奖比赛要求“上好一门课”,两者虽是一字之差,但参赛需要准备的内容却增加了很多。不仅需要参赛者精心准备课程从第一章到第二十章,每章20分钟的现场教学视频资料,而且正式比赛前二十分钟才以抽签的方式决定比赛现场参赛者要讲的章节,这就需要参赛老师每个章节都要精心准备,而且要烂熟于心,做到张口就来。

“既然决定参赛,就一定要争取有所突破,至少也是对自己的一种积累和锤炼。”抱着这样的想法,万立娟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除借助网络优秀的视频资料,她还与同事反复沟通、不断交流,每个细节都要反复研讨,直到满意为止。也正是凭着这样一种劲头,万立娟在比赛中凭借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获得了专家的认可,以优异的成绩获得学校教学效果优秀奖一等奖,并被推荐参加山东省青年教师教学比赛。

给学生一个点石成金的手指头

教给学生知识,不如教给学生方法。万立娟说,目前在初、高等数学的教育中,过于偏重于演绎论证的训练,课堂上讲的基本上是逻辑,是论证,是定理证明的过程,而不是发明定理的过程,也不是发现定理证法的过程,而这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来说是不利的。因此,数学课堂上应当讲讲数学的发现与发明,比如从古代“割圆术”引入数列极限和无穷级数的研究,微积分基本公式的发明,都是数学科学的重大探索与发现,应该让学生赏析。借助这些资料,老师就给了学生点石成金的手指头,而不再是努力帮他们点石成金。

教学过程中,万立娟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注意点面结合,及时帮学生构建起知识网络图。“如果把《高等数学》课程比作一张大网,那么每个知识点就是这张网上的宝石,授课过程中,老师既要注意每节课主体内容的把握,更要注意及时帮学生把这些“宝石”镶嵌到这张大网上去,方便他们总体把握这门课程。”高等数学是研究变量的数学,建立在极限理论基础上的微积分很好地展现了数学的运动美及和谐美。在课堂教授这种“化整为零、积零为整”的微积分过程中,万立娟特别强调学生建立极限思想、转化思想和辩证思想,真正体会数学思想之美妙,在知识的积累中实现对数学之美的欣赏和挚爱。正如她所说:“数学不仅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个人必备的素养,它会影响一个人的言行,思维等各方面。不管学生们以后从事什么工作,他们身上的数学精神,头脑中的数学思维方法、研究方法都会随时随地发挥作用,让他们受益终生。”

“今天课间要给学生们来点什么花招?”

这是万立娟每次上课前都会思考地一个问题。

她说,《高等数学》主要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熟练的运算能力,抽象的分析能力,几何直观及空间想象力,为后继课程的学习以及专业知识奠定基础。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使学生的思维方式逐渐从常规性思维向立异性思维,从直觉思维向抽象性思维,从单向思维向发散思维过度和扩展。高等数学课程如此重要,对任课老师来说,把数学讲得生动有趣就显得格外重要。

为此,课堂上万立娟重视教学方式方法的不断改进,课堂下她也不放弃任何可以跟学生交流的机会。为充分利用课间十分钟,每次课前她都会想方设法搜集各种相关视频,如名人名校的演讲中英文对照版、自然科学知识讲座、超级演说家等具有正能量的视频资料,为同学们增加“美餐”,而他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也在这不断的交流中彼此拉近。

“万老师在课堂上从不点名,但每次上课同学们都到得很齐。”软件164班的一位同学说,万老师对大家很信任,也从不疾言厉色,但同学们都很“服”她。

身教胜于言传。万立娟说:“一位好的老师不会在课堂上反复说教,而是会通过教师本人的人格魅力感染影响学生。”她说,大学时的一位专业课老师对自己影响很大。那位老师学术水平很高,但却从不在学生面前炫耀,而是通过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对大家产生影响,至今回想起来仍很感激这位老师,是他激发了自己对数学的热爱,也使自己在从教的道路上越来越坚定执着。

(原载《青岛科技大学报》797期第二版)

上一条:姜爱民:怀一颗匠人之心 做“五有”科大人

下一条:数学建模指导教师团队: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

关闭

0
其他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科大要闻
综合新闻
焦点图志

友情链接

崂山校区 - 山东省青岛市松岭路99号   四方校区 - 山东省青岛市郑州路53号   中德国际合作区(中德校区) - 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团结路3698号 高密校区 - 山东省高密市杏坛西街1号   济南校区 - 山东省济南市文化东路80号

©2015 青岛科技大学    管理员邮箱:master@qust.edu.cn

鲁ICP备05001948号-1   鲁公网安备 37021202000007号   青岛市互联网违法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