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
【有组织科研】体育学院与山东文旅青岛...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科大人物 >> 正文

王兆波: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

作者:唐雯  审核: 来源:校报  编辑:刘园园 点击:[] 日期:2018年05月10日

他和青岛科技大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本科到博士,从博士到工作,他一直留在挚爱的青科。

他学术成就突出,发表科技论文17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6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12项;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二等奖、青岛市自然科学三等奖及山东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三等奖。

他一直坚守教学科研一线,3次获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3次获省研究生优秀科技创新成果奖指导教师,1次获省专业学位研究生优秀实践成果奖指导教师,2015年被授予青岛市“工人先锋”。

他就是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实验中心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校第七届教学名师——王兆波老师。

教源于研而重于研

采访中,王兆波老师说:“作为高校教师,教学和科研都应该做好,要均衡发展。”秉承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源于研而重于研”的教学理念,他不断提升科研水平,以科研促进教书育人,“专业课的授课内容发展迅速,单纯照本宣科难以把知识讲透,通过科研活动来深入对知识的理解,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再回到课堂教课,往往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王老师说,科研活动不仅为课堂教学提供了素材,也为实验教学改革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利于提升研究生的培养水平。

“材料学院的教学和科研氛围非常好,教师队伍普遍年轻,大家的工作热情都非常高涨。”王老师介绍到,“许多青年教师还没有完全体会到教学对于科研的促进作用。其实,要讲透课程中的知识点,首先教师基础知识要扎实,其次知识灵活运用的水平也要高,整合知识的能力需要强化。能做到以上几点,在科研活动中也一定会游刃有余。”

作为实验中心主任,王兆波老师严抓管理、以身作则,大力推行实验教学改革。他说:“教师必须首先出色地完成教学工作,才能再追求其他的发展和进步。平日要及时对教学工作进行必要的梳理和整理,这本身就是一个提高的过程。教学环节虽然难出成果,但只要一直坚持下去就一定会开花结果,教学重在积累。”王兆波老师着力打造一支业务过硬、管理规范、素质优良的现代化高等学校实验教学团队。2011年,由他主持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独立设课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和实践”获校级实验教学成果一等奖;材料学院实验中心成功获批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王兆波老师所在的材料物理专业和材料物理教研室,在学科建设、专业建设以及师德建设等方面也硕果累累:2007年“材料物理”专业被评为省特色专业;2007年以来,材料物理教研室3次荣获“青岛科技大学十佳师德建设先进集体”称号;2010年,材料物理教研室被青岛市总工会授予“青岛市职工诚信示范岗”荣誉称号;2013年,材料物理教研室被评为“青岛市工人先锋号”;2016年,材料物理专业获批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建设专业。

坚守教学第一线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是王兆波老师多年来坚守的理念。王老师负责讲授本科生课程高分子材料加工工艺、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复合材料学以及研究生课程材料工程、材料结构与性能等。在课堂讲授中,他注重讲方法、讲要点、讲联系、讲思路,积极采用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并从被动僵硬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主动思考的学习者;在教学中,他打破传统观念,创建民主平等的教风,建立了新型的师生关系,并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果。

王兆波重视教学改革及实践,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素材。有一组数字可以说明他在教学第一线所下的功夫:2009年,王老师分别主持了学校教学立项重点项目“大工程观点下的《高分子材料加工工艺》教学改革与实践”和德育教育基金项目“加强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衔接和融合,培养高素质人才研究”;同年12月,由他牵头的高分子材料加工实验项目被学校授予“实验技术成果奖”;2012年主持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项目“材料学科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提高与实践”;2013年主持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工程硕士研究生职业性与研究性协调发展模式的研究与实践”;2014年,作为课程负责人,王兆波申报的高分子材料加工工艺被评为山东省精品课程,2014年该课程获“第十四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高教工科组优秀奖,2018年建设完成了学校首批精品在线课程。自工作以来,他发表教学改革论文40余篇,先后6次获毕业生“我最喜爱的老师”称号;2次获校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称号,2016年被评为第八届十佳育人标兵,2017年获校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第七届教学名师奖……

“青岛科技大学的学生勤奋而好学,一门课程,如果讲的不好,对学生而言就是上了一门必修课或选修课而已;但是如果讲得好,将可能会引导学生进入一个新的领域并影响其一生的发展。”王兆波如是说道。他不断思考如何让同学们全面成长,探索创新人才的培养,注重学生培养过程的质量。名师出高徒,自2010年开始,毕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8人,其科研量化分均远远超过了学校的硕士生毕业要求,这八位毕业生均获得了校优秀硕士学位论文,王兆波作为指导教师,8次获“校优秀硕士论文指导教师”称号,其中3位毕业生获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在毕业的4个专业学位研究生中,2011届专业学位毕业生于文娟获“省研究生优秀科技创新成果奖二等奖”,2013届专业学位毕业生郎丰正获“省首届专业学位研究生优秀实践成果奖”,2017届专业学位研究生张继凯获得了校优秀硕士学位论文,王兆波老师第9次获“校优秀硕士论文指导教师”。

不怕“唱黑脸”

王老师笑谈道:“前些年、特别是刚工作的那些年,因为自己也年轻,是属于‘温和派’的,学生们都叫我‘波哥’。但现在我是‘强硬派’,对于教育教学,不怕得罪学生,做到敢说敢管,做到有理有据有节。”他说,自己这样的转变跟导师张志焜有脱不开的联系。

“还记得当时导师带着我们做实验到腊月二十九才给我们放假,正月初四就又把我们叫回来继续,她对我们的教学、学业和科研盯得很紧、要求严格,而且以身示范。”王老师回忆道。正是这种严格的锻炼,让王兆波收获了很多,所以他也传承了这种风格,教育要严在平日。“期末考核的目的是在于检验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不应该只严在考试,而松在平时。”王老师说:“不论是选修还是必修,我都会按照必修课的标准去讲授和要求学生。”

材料物理13-1班曾经是一个令王兆波头疼的班级,作为这个班的班主任,他本着“为学生终身负责”的原则,一度被班级学生排斥,甚至不希望王老师给大家开班会。“学生都是好孩子,每一个阶段他们对于老师的评价都是不同的,或许当时他们不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但是我不能放弃他们。我通常与学生在QQ上一对一的交流,加班是常态。”王老师这样说道。为了给同学们做思想工作,王老师费尽心思想办法,他让自己带的研究生去给同学们开班会,“研究生都是他们的学长学姐,并且是专业最优秀的,他们去给开班会,学生们抵触情绪小了,收获自然要大一些。”王老师说,“从大三开始这个班整体面目一新,考研率和就业率都创新高,在毕业的时候孩子们纷纷来感谢我。”要以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是王老师一直秉承的信念,不能给学生随意定性,要全方位的去判断学生,在他眼中,每个人都有闪光的地方,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是最重要的。

“申请我的研究生,我都会让他们先去跟我带的硕士谈完再考虑要不要跟我读。”对于硕士研究生,王兆波老师的要求更为严苛,因为他相信,自信来源于实力,而实力要靠自己的努力。他带的研究生中,有的毕业工作两年就成为了上市公司的总工,“我对研究生的要求是‘体面地毕业’。”王老师这样说道。当然,这也要求教师以身作则,打铁还需自身硬,王兆波老师牢记“身教重于言教”,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新经验,履行好教书育人的职责,让学生感悟到他身上的好学和创新精神。

谈到今后,王兆波说,还要继续做好一名科研工作者和一名教师应做的工作。正是他这样的辛勤付出,才夯实了高校科研和教学的基石,为社会输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人才,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正是王老师执教生涯的真实写照。

上一条:周艳平:兢兢业业 不忘初心

下一条:赵菲:诚爱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关闭

0
其他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科大要闻
综合新闻
焦点图志

友情链接

崂山校区 - 山东省青岛市松岭路99号   四方校区 - 山东省青岛市郑州路53号   中德国际合作区(中德校区) - 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团结路3698号 高密校区 - 山东省高密市杏坛西街1号   济南校区 - 山东省济南市文化东路80号

©2015 青岛科技大学    管理员邮箱:master@qust.edu.cn

鲁ICP备05001948号-1   鲁公网安备 37021202000007号   青岛市互联网违法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