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
【有组织科研】体育学院与山东文旅青岛...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科大人物 >> 正文

首届最美教师贺爱华:一段教书情缘 一幅育人画卷 一束巾帼荣光

作者:宣传部(教师工作部))  审核:陈刚 来源:宣传部(教师工作部)  编辑:韩玉花 点击:[] 日期:2021年09月06日

贺爱华,1973年7月生,青岛科技大学高分子学院教授。从教12年以来,她用真情和执着书写了一段感人至深的教育情缘,她以创新和实干描绘了一幅风景秀丽的人生画卷。“橡胶品格”激荡在她书写教书育人的澎湃故事里,“科大精神”绽放在她编织教研结合的激情梦想中。


坚守教书初心、担当育人使命,怀抱坚如磐石、重如泰山的教育信念,全心全意地投身教书育人事业

从教12年来,她一直奋战在教学工作第一线,她以自身独特的科研经历反哺课堂教学,为本科生讲授《高分子材料双语课》《高聚物合成工艺》等课程。她谨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并作为行动指南、行为标尺。她始终坚持做到对工作一丝不苟,对学生关怀备至,对事业孜孜以求。她严格要求自己,始终保持一种自强自律、勤勉奋进的精神状态。无论遇到什么样的烦心事,一工作起来她都能精神饱满地投入到繁杂的工作中去,将工作合理安排、统筹兼顾,对每一项工作、每一个任务都百分之百用心积极应对。因教学成果突出,2012年获评校双语教学成果二等奖。

她积极参加教学研讨活动、潜心钻研教学业务和工作技能,孜孜不倦地研读对业务有帮助的书籍,不断扩宽知识面,在不断学习与思考中总结经验,为教学内容注入新的活力。在教学中,她深知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要上好课。为了上好课,她精心地备好每一节课,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做到耐心、爱心、公平、尊重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她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坚持双语课90%的全英文授课,提高学生们的国际交流水平和综合素质。

奋斗自强天地宽,她以身作则,注重培养学生的奋斗观念及科学创新精神,积极为学生提供优质的科研平台及专业的指导意见,支持学生进行自由科学探索,培养学生的拼搏意识。她指导的学生先后获得山东省第六届大学生高分子实用技术大赛三等奖、第七届中国大学生高分子材料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第八届中国大学生高分子材料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青岛科技大学第五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等,她本人同时获优秀指导教师奖。她鼓励并推荐学生去国内外知名院校继续深造学习。

不管多忙,她坚持定期跟学生开展学术讨论,认真细致地指导每一位研究生。通过言传身教,传递“树立端正的科研态度”“科研必须严谨”“努力是成功的必要条件”等观念,引导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及严谨学术思维能力。坚持每个学期组织团队的老师和同学们学习“实验室安全管理规定”和“学术科研行为规范”,定期开展火灾现场演练,科学规范实验室行为。她指导的硕士研究生及本科生多次荣获山东省及青岛科技大学优秀学位论文,她本人也荣获校级教学成果奖及山东省本科生优秀学位论文指导教师。

她关心学生的生活,给研究生发放助学金及科研奖励基金,积极向用人单位推荐学生,给学生提供就业及发展机会,做研究生的良师益友。热爱学生是每个老师的天职和美德,是老师心灵美的主要表现,也是做好学生教育工作的前提,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在教育生涯中,她不停地播撒爱,希望能把世界上最无私的、母亲般的爱播撒在每个学生的心田。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她还积极参与学生管理工作,担任高材952班班主任,她关心学生就像关心自己的子女一样,既关心他们的生活,又关心他们的健康,还关注他们是否懂得学习方法、做人的道理,学生们在自己擅长的项目上取得可喜的成绩。


秉持埋头苦干、顽强拼搏的敬业创新精神,高水平原创成果显著,谱写共产党员创先争优、爱岗敬业的奉献之歌

自工作以来,她不仅承担着一线教学工作,而且积极投身各项国家级及省部级科技攻关任务。作为“70后”的材料学博士,她拥有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近9年的学术熏陶及多年海外研究背景,这些学术经历赋予她敏感的创新意识、拼搏的科研精神、宽广的视野及国际合作精神。

创新没有止境,巾帼不让须眉,科研上的性别弱势没有阻止她前行的脚步,工作上的繁忙劳顿没有减退她奋斗的激情,她瞄准合成橡胶领域前沿,不断思考基础科学问题,积极拓展研究思路。她带领团队长期致力于可控定向聚合制备新型橡塑材料的基础与工程应用研究,在反式橡胶新材料及聚丁烯新材料领域形成特色与优势。

她先后主持国家973课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重大基础研究、山东省重大创新工程等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获授权中国发明专利30余项,其中多项专利技术在企业转化,建设多套工业化装置,实现3种新材料的产业化。①打破国外垄断,率先开发了聚丁烯合成关键技术,成功实现产业化;②开发聚丁烯合金的合成关键技术,实现产业化;③独创开发更安全、更节油、长寿命轮胎用合成橡胶新材料,创新性设计建成世界上第一套反式丁戊橡胶工业装置,提出解决魔三角国际轮胎难点的策略,实现橡胶制品综合性能全面提高。她在原创性新材料、创新性聚合工艺与聚合装备等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为传统产业的新旧动能转换做出贡献,国内众多媒体先后报道了相关研究成果。

在她的带领下,整个研究团队形成了“团结、严谨、求实、创新”的学术作风,团队成员努力并忘我地工作着。由于工作出色、师德高尚、教学能力强,团队先后获得“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青岛市双百团队”“石化联合会创新团队奖”“青岛市巾帼文明岗”等集体荣誉称号。她主持申请并获批了“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碳四碳五烯烃聚合物重点实验室”及“山东省烯烃催化与聚合重点实验室”,标志着团队的研究方向进入了省部级研究平台先进行列,有利于吸引凝聚一批高水平专家学者,形成一支高水平的研究队伍。

因工作成果突出,2014年她入选首批青岛市创新领军人才计划、青岛市巾帼创新能手,同年获中国石化联合会青年科技突出贡献奖,2015年获第十届山东省青年科技奖,2016年获中国侨界创新成果突出贡献奖,2017年获青岛市技术发明二等奖(第一完成人)、石化联合会专利优秀奖,2018年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教育部技术发明二等奖、山东省专利二等奖等荣誉。此外,曾多次获评为“先进个人”“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党员先锋岗”等。她凭着无私奉献的爱岗精神及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用辛勤的汗水展示出科研工作者深厚的业务底蕴和精湛的业务水平。


弘扬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无私奉献的优良传统,勇担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光荣使命

她积极参加青岛科技大学“立师德、树师风、勇担当”巾帼建功事迹宣讲会,助力女学生成长,表现出创先争优、巾帼不让须眉,干字当头、共创辉煌的决心。

作为山东省妇联执委,她积极参与妇联倡议的“春蕾女童计划”,长期捐款资助蒙阴女童。她还倡导设立了“青科之光”奖学金。2018年,山东寿光爆发特大洪水,中国蔬菜之乡被淹损失惨重。为了帮助受灾地区学生,她发动组织捐款,为侯镇新星小学、河沟小学、侯镇三中、五台小学等受灾严重的15名困难学生发放3万元“青科之光”捐款,助力学生顺利复学。同年,为促进发达地区与贫困地区学校结对帮扶,她带领团队老师和研究生奔赴陕西佳县,为当地贫困县基层小学送去了书籍、海洋标本及3万元“青科之光”捐款,呼吁更多学子志存高远、奋发有为,真正实现教育励志、教育扶贫的目标。

展望未来,满怀对祖国的深情与热爱,她将不断努力付出,一如既往地奉行无私奉献、爱岗敬业、务实苦干的精神与态度,相信她会在热爱的教育科研事业上投入毕生精力、并创造出更大的业绩。

上一条:首届最美教师李晓晨:师者匠心

下一条:名师寄语:愿你乘风破浪,志在星辰大海

关闭

0
其他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科大要闻
综合新闻
焦点图志

友情链接

崂山校区 - 山东省青岛市松岭路99号   四方校区 - 山东省青岛市郑州路53号   中德国际合作区(中德校区) - 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团结路3698号 高密校区 - 山东省高密市杏坛西街1号   济南校区 - 山东省济南市文化东路80号

©2015 青岛科技大学    管理员邮箱:master@qust.edu.cn

鲁ICP备05001948号-1   鲁公网安备 37021202000007号   青岛市互联网违法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