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
【有组织科研】体育学院与山东文旅青岛...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科大要闻 >> 正文
【第八次党代会以来五年发展巡礼①】教学工作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
作者:  来源:  责任编辑:  终审: 点击:[] 日期:2009年11月11日

    编者按:根据省委统一部署,经学校常委党委会研究,并报请上级党组织批准,我校第九次党代会拟于12月19日、20日召开。我校第八次党代会召开于2004年3 月,即将召开的第九次党代会,将总结第八次党代会以来的经验,谋划发展,规划未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鼓舞人心,动员和组织全体党员和全校教职员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务实创新,科学发展,为把我校建设成为以理工为主,理、工、文、经、管、医、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高水平大学而努力奋斗。
    自学校第八次党代会召开以来,学校教学科研和各项事业有了长足发展。召开第九次党代会是学校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为总结第八次党代会召开五年来的取得工作成绩和经验,回顾总结五年来学校改革发展的新经验、新变化,以推动学校科学发展的实际行动,迎接第九次党代会的召开,党代会筹备工作宣传组特开设“第八次党代会以来五年发展巡礼”专栏,陆续报道我校第八次党代会以来取得的成绩和经验。

 

    自我校第八次党代会召开以来的五年间,学校教学工作根据学校发展目标及“十一五”规划的有关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牢固树立教育质量是学校生命线观念,坚持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之路,在开展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巩固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成果的基础上,以教育部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为抓手,坚持以学校“以人为本、质量至上,文理融通、全面发展”的先进教育思想观念指导教学工作,并按照“理念先进,思路清晰,制度完善,实施严格,成效显著”的标准扎实有效地开展教学管理工作,全面推进了我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在本科教学评估、教学研究、教学质量工程建设、专业建设、教材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丰硕成果,提高了学校的教育教学与人才培养质量,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本科教学获评优秀学校
    2008年3月,在教育部召开的“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估专家委员会”全体委员会议上,认真审议了2007年教育部评估专家组对各高校进校考察的评估结论建议,经全体委员投票,青岛科技大学获评为本科教学水平优秀学校。
    根据教育部开展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部署,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组一行13人,于9月9日至14日对青岛科技大学进行了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实地考察。评估专家在评估考察中认为,青岛科技大学建校以来,一代又一代青科大人,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奋工作,为国家、为山东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特别是为中国橡胶、化工工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在中国企业界、工程教育界具有比较重要的影响力。活跃在全国各地橡胶工业、化学工业等领域数以万计的杰出校友,是学校数十年来成功办学的真实写照。近几年来,在山东省委、省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学校领导和师生员工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发扬“团结自强、艰苦奋斗、敢为人先、开拓创新”的精神,励精图治,与时俱进,自强务实,勇于面对挑战,狠抓历史机遇,主动适应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形势,不失时机地推动改革、建设与发展,发展传统特色,吸收新生力量,取得了更加突出的办学成绩,形成了很好的发展态势,逐步成为了一所立足山东,面向全国,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以工科为主,以橡胶、化工、机械等学科为特色,理、工、文、法、经、管、医等共同发展的多科性大学。
    评估专家认为,青岛科技大学高度重视本科教学评估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工作方针,全面、扎实、深入地开展评建工作,第一、办学指导思想科学,学校定位准确;第二、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第三、加强教学基本设施建设,办学条件得到显著改善;第四、专业与课程体系建设成效显著,本科教学水平不断提高;第五、教学管理、教学监控保障体系健全,教学质量得到有效保障;第六、教风学风建设效果显著;第七、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社会声誉良好。评估专家同时还认为,青岛科技大学在办学过程中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一是秉承“自强务实”传统,培养具有“橡胶品格”的高素质人才;二是在教学与科研的相互促进中,推进教学建设,提高教育质量。
    我校能够取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成绩,这是在校党委的领导下,全校广大师生员工共同努力的结果。自2004年9月以来,学校按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的要求,紧紧围绕“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积极开展了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建工作。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与建设过程中,全校师生员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深入动员,全员参与;周密部署,责任落实,加强检查,狠抓整改等评建措施,使学校软件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硬件建设速度进一步加快,有效地促进了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其中,师资队伍不断加强,三年引进300余人;资金投入加大,生均设备值增加2600万,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教学改革得到深化,学科专业长足发展,教学管理更加规范,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推进了本科教学质量保障的长效机制的形成。
    2007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之后,为进一步巩固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成果,推动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深化教学改革,建立教学管理工作考核长效机制,强化过程管理,不断促进学院(部)教学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学校进一步完善了关于开展学院(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实施方案,并于2009年10月20—10月30日开展了本科教学综合考核工作;考核采取教学评估与教学考核、日常考核与年终考核、专项考核与综合考核、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的“四结合”方式进行,对巩固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成果,推进教学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

                                   教学研究成果丰硕
    五年来,学校大力推广和应用已经取得的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成果,在校级教学成果奖的基础上,认真做好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的培育与推荐、申报工作,同时制定了相关政策促进各学院(部)进一步重视教学研究工作,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进一步提高教学研究水平。2004年,学校首次实现了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零的突破,一次获得3个一等奖。在今年的教学成果奖评选中,我校获得了国家级和省级教学成果的双丰收,其中,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山东省一等奖4项,二三等奖7项。2004年以来,学校共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24项,其中省一等奖7项(见附表一.doc)。2009年,学校开展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立项建设工作,学院部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全校申报项目近400项。经评审,批准立项建设项目的项目多达294个,投入建设经费60余万元。教学成果是推动教学研究及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的主要观测点之一,是衡量学校教学研究水平的重要标志;我校在教学研究与改革方面取得的成果,不仅极大地提升了学校教学研究成果的水平与质量,同时也为学校赢得了荣誉。
      

                                   质量工程建设成效显著
    学校自2004年开始,在2002年进行的优质课程建设工作的基础上,启动了精品课程建设工作。自2005年开始开展了首次教学名师奖的评选工作,之后陆续启动了品牌与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和教学团队、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等的建设工作。通过这一系列质量工程项目的建设,推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目前,我校已经形成了包括国家级建设项目12项、省级建设项目37项、校级建设项目195项在内的三级质量工程建设体系(见附表二.doc)。尤其是省级以上质量工程建设项目不仅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与美誉度,同时也为学校争取到中央和山东省地方财政的大量资助经费,目前划拨到学校的教学项目资助经费总额达300余万元,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调动广大教师积极性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专业建设成绩斐然
    五年来,学校主动适应国家、山东省和青岛市经济建设、科技进步、社会发展的需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根据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把专业建设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抓,以发展高新技术类专业和应用型专业为重点,依托传统专业的特色,巩固优势专业,拓展新兴专业,提升了专业建设的总体水平,形成了文理融通、布局合理、协调发展的本科专业结构体系。学校的本科专业从2004年的43个,已经增加到现在的60个,形成了覆盖理、工、文、经、管、医、法等七大门类的专业建设学科特色群(见附表三.doc)。其中,包括化学工程与工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应用化学等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材料物理、电子信息工程等8个省级品牌与特色专业,应用化学等13个校级品牌与特色专业。新办专业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具有良好的学科基础和发展前景,新办专业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为69.63%,教学条件好,教学质量有保证。五年来,我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94.71%,在全省一直名列前茅,受到了上级有关部门的肯定。

                                  教材建设成绩突出
    学校自2004年起启动了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立项工作。
    2005和2009年,全校共批准195个教材建设项目立项。近五年来,学校积极鼓励并资助学校教师编写和出版教材,累计投入资金100余万元,出版教材130余部,其中,入选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6部(见附表四.doc),2008年获山东省优秀教材一二等奖8部。2004年和2009年,学校共评选出各类优秀教材25部,其中特等奖2部,一等奖13部,二等奖10部。
    学校与化学工业出版社合作成立青岛科技大学编辑部,工作初见成效,已有多部教材出版或正在准备出版;并确定出版社作为学校编辑出版专业的实习基地,免费接受学校学生实习,并定期派资深编辑来学校为教师和学生做“编辑出版”业务的专题讲座,接收学校专业教师学习和实践编辑与出版的工作业务与流程,实现了社、校联合,资源共享,促进了编辑出版学专业建设。
    通过加强教材建设工作,对教学质量工程建设起到了促进作用。

                 教学管理科学规范
    日常管理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创新教育教学管理理念、管理制度和管理工作方法。实施学习型、研究型管理,淡化教学管理的行政职能,强化研究职能,提升教学管理的学术性,先后修订了《青岛科技大学关于加强教学工作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实施意见》等40多个文件,建立和完善了专业、课程建设管理规定、教学会议制度、教学奖励评审制度、教学质量考核与评价制度、教学督导员制度和教学助理员制度等多项教育教学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了学院(部)教学工作考核与评价等制度;坚持本科教学评估检查的长效机制,组织开展了领导干部听课、课堂教学专项检查和实验教学月、督导员到实习单位检查实习效果等活动。教学督导制度日臻完善,督导员队伍由最初的十几人发展到今天的70余人,校院两级教学督导制度和多样化的教学质量检查方式使教学质量得到保障。
    教材建设与管理工作成效显著。同时,学校进一步完善了教材管理系统,细化查询功能,为广大教师和学生进行网上订书、库存教材查询、课程选用教材查询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促进了数字化教材建设与管理工作。教材管理系统软件已在国家版权局注册,并受到省内外同行的关注与好评。
    教学教务管理科学规范,持续推进教学教务管理的信息化进程,进一步完善了教学任务安排、教学调度、学生交费注册与选课、学籍管理系统,建立健全了教务管理系统。管理手段实现了电子化、网络化,提高了教学管理的现代化水平。教学督导工作注重人性化,构建“督”与“被督”的和谐关系,保证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实践教学得到进一步加强,2004年以来,学校有34篇论文获评为山东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进一步规范大学生素质拓展与科技创新活动的管理工作,在全国数学建模竞赛、全国电子设计大赛和山东省机电产品创新设计竞赛中获五十余项国家和省级奖项。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得到很大提升。建设了97间多媒体教室(不包含研究生处和高职学院建设的)和265间扩音教室,在东西两校区分别建成了多媒体教学系统中央控制室和直播录播教室。不断充实精品课程、名师讲堂和现场教学录像等专题网站,教师课堂教学录像上网。目前,已录制完成400多名教师涵盖全校400多门课程的教学录像上网工作。


                                  质量监控成效显著
    为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加强对人才培养过程管理,2004年以来,学校不断规范管理,严格执行,通过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严格教材选用、规范课堂教学、强化学籍管理、加强教学督导以及多媒体中央监控系统建设、课件竞赛、教学录像等方式,使教学质量监控取得了显著成效。
    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先后组织全校所有本专科专业制定、修订了2004、2006版人才培养方案,编制了课程教学大纲和课程简介,为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提供坚实的保证。
    课堂教学质量监控规范到位。坚持做好期初、期中教学检查、期末巡考、各级领导干部和教学督导组听课、学院(部)、教学助理员组织学生评教等工作。先后开展了“实验教学月、上好一堂课 、课堂教学业务素质培训、课堂教学集中检查、多媒体课件教学专项检查和暑期教学练兵”等活动,对实验教学、课堂教学、毕业环节等方面进行了重点检查。利用“听课手册、课堂教学评价表、实验课堂评价表”等记录各教师的教学状况,随时了解课堂教师授课情况,校院两级教学督导组听课累计达6000余人次。以问卷调查和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多渠道全面了解教学动态、教学信息,及时调控教学过程。严格的课堂教学质量管理,严格的教材选用制度,为学校在2007年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时,课堂教学评价优秀率达到80%提供了重要保证。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常年坚持开展“青年教师业务素质培训系列讲座”和“教学名师与教学效果优秀奖获得者教学观摩”活动,在校内组织开展优秀教学团队评审,促进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50多名教师参加了教育部举办的精品课程师资培训班,并全部通过考试,“高等学校骨干教师培训证书”。先后多人次获国家及省市级优秀教师、教学名师等荣誉称号。2004年以来,在学校开展的教学效果优秀奖和青年教师教学效果优秀奖的评选活动中,有14人获一等奖,27人获二等奖,14人获得青年奖;开展了两届多媒体教学课件竞赛评奖活动,有16人获一等奖,24人获二等奖。近三年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一次通过率高于全国重点高校同期平均通过率5个百分点左右。有500余名学生被评为学校拔尖学生。





上一条:【第八次党代会以来五年发展巡礼②】学科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下一条:我校化学工程泰山学者实验室与水煤浆气化及煤化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联合开展科研

关闭

0
新闻链接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科大要闻
综合新闻
焦点图志

友情链接

崂山校区 - 山东省青岛市松岭路99号   四方校区 - 山东省青岛市郑州路53号   中德国际合作区(中德校区) - 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团结路3698号 高密校区 - 山东省高密市杏坛西街1号   济南校区 - 山东省济南市文化东路80号

©2015 青岛科技大学    管理员邮箱:master@qust.edu.cn

鲁ICP备05001948号-1   鲁公网安备 37021202000007号